巴西農業、畜牧業和供應部(MAPA)負責輸巴西水產企業的檢查工作,近日巴西方面派員來中國進行了檢查,本文記錄此次檢查的一些情況,供我國出口水產企業參考。
本次巴西檢查,基本沿襲歐美國家比較成熟的套路,即以加工企業為平臺,通過加工廠的體系運行狀況驗證CIQ的官方監管體系。從實際檢查過程來看,MAPA檢查官前期準備充分,主要關注點集中于成品感官檢驗、追溯、原料來源等驗證環節,對體系運行情況關注程度不高。整個檢查過程中,可能由于歷次通報原因,能明顯感受到MAPA檢查官注重核查企業誠信,比如要求查看每一個車間、冷庫以及鎖閉的柜子和門,采取樣品需隨同檢查官一起前往實驗室等。
一、法律法規方面
巴西關于水產品法規、指令形成較早,包括GMP、SSOP、加工工藝、感官檢驗、微生物限量、污染物限量以及添加劑使用等方面。在感官檢驗指令方面參數詳實、可操作性較強。鹽漬魚等傳統產品嚴格按照加工工藝和產品特性進行區分定義,產品關鍵性加工環節和參數設置雖未要求上升到CCP進行監控,但已與HACCP指南中相關CL設定極為接近甚至更為嚴格。
二、現場檢查方面
1、官方監管
MAPA檢查官對CIQ的監督抽檢、定期監督檢查以及出證流程進行了深入了解,并調取相關單據進行了現場追溯,總體以交流為主。
2、成品感官檢驗
本次赴青島檢查的兩名官員均為口岸現場查驗官員,對于產品的感官檢驗尤為重視。雖然操作方法略有不同,但在雜質、寄生蟲、凈重、品質、添加劑使用、魚種鑒定等關注重點上與CIQ基本一致。
3、體系運行
因巴方對原料來源及成品魚種和標識錯誤較為敏感,此次檢查主要關注貨物追溯情況。除了抽取少量CCP記錄簡單瀏覽外,對HACCP體系及前提計劃未有深入關注。
二、應對策略
1、法律法規、指令的等效性
建議在世界各國對于水產品感官檢驗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盡快推動CIQ現有的操作說明以標準形式出臺,以應對更多的應用感官檢驗設置的貿易壁壘,助推企業順利通過口岸感官檢驗難關。
2、注冊認證的反饋
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加強與巴西方面的談判磋商,積極反映企業合理訴求,并通過簽訂國際貿易雙邊協定等方式,取消巴西在政策上的不合理限制。
3、產品和市場的定位
建議加工水產品出口企業在即有良好的產品和市場定位基礎上,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繼續擴大深加工產品以及高端產品在巴西市場的占有率,運用中巴雙方的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運用逐漸成熟的市場規律淘汰劣質產品及其加工企業。
來源:HACCP微信號
作者:徐憲仲 陳曉
導師:孔繁明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