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質量管理 » ISO質量體系 » 正文

    質量體系內審,當然一定要審出問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11-07  來源:制造質量
    核心提示:隨著企業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際競爭環境的不斷加劇,如何通過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實施,來控制產品質量風險顯得尤其重要。
            隨著企業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際競爭環境的不斷加劇,如何通過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實施,來控制產品質量風險顯得尤其重要。
     
           質量問題的發生,一般都直接或間接地在質量管理上找到原因。如果質量管理體系的一個或多個過程存在管理上的漏洞或薄弱點,導致質量問題發生的風險可能性會大大增強。
     
           所以,控制質量管理體系過程的質量管理漏洞或薄弱點,對于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的成熟度,有效地控制質量管理風險,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質量管理體系內外部審核時,如何識別與消除質量管理體系過程漏洞或薄弱點?
     
     
    一、質量管理過程:漏洞或薄弱點的識別
     
           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過程中,可以選擇最能發現質量管理過程漏洞或薄弱點的切入點,能更有效發現問題的關鍵。
     
    如下為一些代表性的切入點:
     
    1、客戶的反饋
     
           識別過程漏洞或薄弱點第一要考慮的是客戶,因為整個質量管理體系實施的焦點就是客戶,客戶反饋的信息,最能直接地反映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特別是客戶反饋的質量或服務問題。
     
           客戶反饋的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客戶投訴,客戶審核的結果,客戶滿意度調查。在進行質量管理體系審核時,可以優先考慮從問題點或薄弱點著手。
     
           比如,對于一個曲軸生產企業,多次收到曲軸表面硬度不符合要求的投訴,在審核抽樣時,可以考慮側重對影響曲軸硬度的過程進行抽樣,如熱處理、表面處理及選材等,這樣會更容易找到過程的漏洞或薄弱點。
     
           再如,通過顧客滿意度調查發現,在所有的調查項目中,“準時交付”一項得分最低,在審核抽樣時可圍繞可能影響準時交付的過程進行抽樣,如:客戶要求的識別的準確性,采購材料的準時交付情況,內部生產計劃及執行情況等。
     
    2、過程績效的結果
     
           根據質量管理體系過程方法,需對過程制定過程績效指標,通過過程績效指標的統計結果,考核質量管理體系過程的有效性。
     
           可以從過程績效指標的統計結果顯示異常的項目作為切入點。
     
           如,對于制造過程,公司制定“一次送檢合格率100%”的過程績效指標,有的月份統計數據顯示比較低,只有70%,可以從這個指標作為審核線索,尋找制造過程的漏洞或薄弱點,
     
           造成這一指標較低因素可能有多個,如:作業標準問題,作業員操作問題,使用的材料問題,使用的設備問題,作業環境問題等。
     
           再如,對于設備管理過程,有公司制定“設備異常停機率0.1%”,統計結果顯示,某一工序的月度設備異常停機率達到了5%,績效較差。
     
           可能的造成因素有:關鍵設備備品備件的安全庫存是否符合要求,預見性及預防性保養是否實施,作業人員的操作是否恰當等。
     
    3、數據分析的結果
     
           可以通過有效的數據分析結果,作為審核線索的切入點,識別過程的漏洞或薄弱點。
     
           如,有一生產汽車用線路板公司,多次收到某一線路斷路的問題,公司也做過多次分析,一直不能有效解決。
     
           在審核時,通過把以往數據進行分析比對,發現,投訴的線路板多是在每年的7、8月份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經進一步分析,造成線路板斷路是因為汗液的腐蝕導致線路板斷路。
     
           公司調整了作業環境溫度,并讓相關工序作業人員帶指套生產。問題解決了。
     
           再如,通過對一公司多年不合率及客戶投訴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每年的3月份前后的不合率及客戶投訴率均較其它月份高出很多,具有明顯的規律性。
     
           最終確定了因為每年3月份前后大量的新員工入職造成,找到了人力資源管理過程的漏洞。
     
    4、質量管理體系的變化
     
           質量管理體系變化,導致質量問題的風險的可能性增加。
     
    質量管理體系可能的變化,如:客戶要求的變更,新客戶增加,新產品的投入,生產場所搬遷,生產工藝的調整,新生產設備/工裝的引入,供應商的變化,產品材料的變更,外包等。
     
           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時,可以從質量管理體系的變化作為切入點,確定審核線索,從而識別過程的漏洞或薄弱點。
     
    如:一生產汽車中控臺面板的企業,新招了一名檢驗員,后來發現,客戶投訴面板色差問題明顯增加。
     
           后來在審核中驗證,該名檢驗員存在色覺障礙,屬色弱。從而識別到了人力資源管理漏洞:沒有從作業人員的生理機能上識別可能造成的質量風險。
     
           再如,一生產發動機起動電機的企業,收到了客戶的批量退貨,原因是安裝尺寸不符合要求。
     
           審核發現,因為客戶發動機設計更改,從而起動電機的安裝尺寸要作調整,但起動電機生產企業沒有落實到位。識別了技術更改過程存在的漏洞。
     
    二、質量管理過程:漏洞或薄弱點的消除
     
           問題識別出來了,接下來就是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了,也就是我們所用的糾正及預防措施。
     
           對于糾正及預防措施的實施,包括如何通過“5WHY”方法進行根本原因分析,通過“8D”分析方法完成問題分析等,我們并不陌生。
     
           重要的是,如何通過一個問題解決,來消除質量管理體系過程的漏洞或薄弱點,從質量管理的角度去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從技術上,把所確定的糾正措施固化到過程的要求上,具體體現如: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等。
     
    如,一個做汽車線束的公司,客戶投訴有電線在端子中插接不牢而脫落的情況。
     
           公司分析的直接原因是電線在端子中沒有插到位而沒有卡住。在8D報告中識別的措施之一是:每插完一條線后,用0.5~1kgf的力回拉電線。
     
           但半年后,又接到了客戶同樣的投訴。通過現場確認發現,當時雖然在8D報告中明確了作業要求,但沒有在現場的作業要指導書中體現,對相關人員培訓后,8D報告就回收了。
     
           后來因為內部工作調動、新員工入職等原因,導致措施沒有連續執行。假如當時把8D報告中識別的措施轉化到作業指導書中,問題重復出現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再如,上述因汗液而導致線路板腐蝕斷路的質量問題,增加指套作業,調整作業環境溫度,這只是直接的措施,需從源頭過程管理上識別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
     
           因是汽車零部件的制造,需做FMEA分析,確認了FMEA報告發現,對于“斷路”這一失效模式是分析到了,但對于造成“斷路”的可能原因一項,沒有分析到因為作業環境的不適合而造成“斷路”的情況,且其它產品的FMEA也存在沒有考慮作業環境的問題。
     
           最后修訂了FMEA及FMEA管理要求,從根源了消除了設計開發過程在這一問題的漏洞。
     
     
           上述是管控質量體系過程漏洞及薄弱點的一些思路,不同的質量管理體系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與側重點,可針對不同的情況具體分析。
     
           沒有絕對完美的質量管理體系,但是,能自我發現問題,并自我解決問題,具備自我完善能力,不斷提高質量管理體系成熟度的體系,應該是一個好體系。
    編輯: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的SC咨詢指導、企業標準備案、供應商審核、FDA注冊咨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
    聯系電話:0531-82360063
    電話/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聯盟

    食品質量管理
    關鍵詞: 體系 內審 質量問題
    [ 網刊訂閱 ]  [ 質量管理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質量管理
    點擊排行
    收縮

    在線咨詢

    • 0531-82360063
    • 郵箱
  • 聯系人
  • 聯系人

     
     
    Processed in 1.106 second(s), 816 queries, Memory 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