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質量管理 » 質量管理綜合 » 正文

    除了PDCA,管理者還需要了解一下SDCA!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4-23  來源:食品質量管理公眾號  作者:食品論壇網友分享
    核心提示:SDCA是防止企業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動力。沒有標準化,企業不可能維持在較高的管理水平。SDCA是改進工作中最基本的方法,其適用范圍非常廣,而且簡單易用。
      SDCA、PDCA被管理界并稱為兩個經典的循環管理法。SDCA表示“維持”,其目的就是標準化和穩定現有的流程。管理者掌握SDCA循環管理法及其思維模式,并將其充分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將會逐漸變得卓越。
     
      SDCA是防止企業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動力。沒有標準化,企業不可能維持在較高的管理水平。SDCA是改進工作中最基本的方法,其適用范圍非常廣,而且簡單易用。
     
    一、什么是SDCA循環
     
      SDCA循環就是標準化維持,即“標準化、執行、檢查、總結(調整)”模式,包括所有和改進過程相關的流程的更新(標準化),并使其平衡運行,然后檢查過程,以確保其精確性,最后作出合理分析和調整使得過程能夠滿足愿望和要求。
     
      SDCA循環—標準化維持的目的,就是標準化和穩定現有的流程。
     
      S是標準(Standard),即企業為提高產品質量編制出的各種質量體系文件;
     
      D是執行(Do),即執行質量體系文件;
     
      C是檢查(Check),即質量體系的內容審核和各種檢查;
     
      A是總結(Action),即通過對質量體系的評審,做出相應處置。
     
    二、標準化的概念
     
      SDCA的第一個步驟是標準化。我們日常所用到的規章制度、流程、操作規范等都可以稱為標準,這里的標準化主要指制定這些標準并通過訓練、指導等手段讓標準的使用人掌握標準的過程。在形成標準之后,就是去執行這些標準,然后檢查執行的效果,最后根據檢查的結果采取一些行動。
     
      行動主要包括:當發現標準不合理時重新修訂標準,當發現標準的執行不到位時則對執行人采取處罰、教育、培訓等手段使其能夠按照標準來執行。
     
      所謂標準化,就是將企業里有各種各樣的規范,如:規程、規定、規則、標準、要領等等,這些規范形成文字化的東西統稱為標準(或稱標準書)。制定標準,而后依標準付諸行動并不斷完善的過程則稱之為標準化。那些認為編制或改定了標準即認為已完成標準化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經過指導、訓練、實施、改善才能算是實施了標準化。
     
      (一)標準化的四大目的
     
      1.技術儲備——保存技巧和專業技術的最好方法,否則,企業或組織就沒有技術、技巧和經驗的積累,技術、技巧和經驗隨人轉移。
     
      2.提高效率——便利性和兼容性,減少變化,降低成本。
     
      3.防止再發——防止問題發生及變異最小化的方法。不以人的變化而變化。
     
      4.教育訓練——是企業培訓的基礎和根本。
     
      (二)良好標準的6個制定要求
     
      1.目標指向——標準必須是面對目標的:即遵循標準總是能保持生產出相同品質的產品。
     
      2.顯示原因和結果——比如“安全地上緊螺絲”。這是一個結果,應該描述如何上緊螺絲。
     
      3.準確——要避免抽象:“上緊螺絲時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這樣模糊的詞語是不宜出現的。
     
      4.數量化-具體——每個讀標準的人必須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釋標準。為了達到這一點,標準中應該多使用圖和數字。
     
      5.現實——標準必須是現實的,即可操作的。
     
      6.修訂——標準在需要時必須修訂。在優秀的企業,工作是按標準進行的,因此標準必須是最新的,是當時正確的操作情況的反映。
     
    三、標準化的步驟與SDCA的模式
     
      (一)制定標準
     
      選定了要標準化的任務,下一步就是制定標準;標準的構成包括時間、目的、范圍、內容、附表、附圖,為了更規范的執行任務。即SDCA“標準化、執行、檢查、總結(調整)”模式中的“標準化”的基礎環節。
     
      (二)標準執行
     
      標準的執行,也就是SDCA“標準化、執行、檢查、總結(調整)”模式中的“執行”、“檢查”環節。
     
      1.正確的執行。
     
      “員工自己操作的最高指示(高于任何人的口頭指示)是現場有效受控的作業指導書”,而不是管理者特別是高管隨意性的口頭指示,這就需要管理者特別是高管做出“確執行”的表率作用。
     
      2.抱著發現問題的態度執行。
     
      標準是根據實際的作業條件、當時的技術水平制定的,代表了當時最好、最容易、最安全的作業方法。一定要求作業者“抱著發現問題的態度執行”,在永不間斷的發現問題、修訂標準的環中去完善標準——創新、改善。
     
      3.發現標準有問題后的正確做法。
     
      組織中的任何人發現標準存在問題后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匯報、修訂、改變(培訓)、調整。即立即匯報、確認,繼而對問題部分進行修訂,然后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接受新標準,最后執行調整。
     
      (三)標準完善
     
      永遠不會有十全十美的標準,在以下的情況下修訂完善標準:
     
      內容難,或難以執行定義的任務;
     
      當產品的質量水平已經改變;
     
      當發現問題及改變步驟時;
     
      當部件或材料已經改變時;
     
      當設備或儀器已經改變時;
     
      當工作程序已經改變時;
     
      當方法、工具或機器已經改變時;
     
      當要適應外部因素改變時;
     
      當法律和規章已經改變時…… 標準的完善,也就是SDCA“標準化、執行、檢查、總結(調整)”模式中的“總結或調整”環節,保證標準持續有效的手段。
     
    四、標準化與改善
     
      改善是標準化的基礎,標準化是改善的鞏固。沒有改善,就沒有更新的標準化;
     
      沒有標準化,所有的改善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不會積累成先進技術,形成突破。有些類似于黑瞎子掰玉米。
     
      改善分為兩種:
     
      事前改善,即問題發生前就進行了改善,避免了損失或把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事后改善,即不良品或顧客投訴發生后,再去做改進工作。
     
      實際上,組織或企業的日常管理就是遵守標準,就是SDCA,而改善就是尋找更好的方法,并做成能夠保證預期效果的標準來實施。
     
      所以,標準化是SDCA循環-標準化維持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標準化,SDCA循環就不會構建為符合閉環法則的管理方法。
     
      筆者認為標準化的能力代表著組織或企業及其人員的能力,可以這樣說,沒有標準化,就沒有人員及組織的能力積累和提升,有的人做了一輩子技術或管理工作,到頭來還是基層員工一個,而有的人五年、十年就干成了大事,并且桃李芬芳,這就是標準化能力的魅力;沒有SDCA循環管理法的有效應用,企業不可能維持在較高的管理水平。
    編輯: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的SC咨詢指導、企業標準備案、供應商審核、FDA注冊咨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
    聯系電話:0531-82360063
    電話/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聯盟

    食品質量管理
    [ 網刊訂閱 ]  [ 質量管理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質量管理
    點擊排行
    收縮

    在線咨詢

    • 0531-82360063
    • 郵箱
  • 聯系人
  • 聯系人

     
     
    Processed in 0.022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