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質量管理貫穿企業生產、采購、營銷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甚至包括形象、決策、信息管理等許多方面,涉及到公司的每一個部門,每一位員工。
如果企業對產品質量不重視,員工就不會具備良好的質量意識,產品質量就很難達到要求,就不可能得到廣大用戶的認同;如果沒有完善的體系和制度保證,就沒有執行的基礎,員工就不知道該怎么做,談質量管理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因此,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要融合企業文化建設,讓“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真正深入人心,使企業發展真正進入良性循環。將質量意識教育作為永恒的主題,將質量行為準則的貫徹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將質量的控制細化量化,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使質量行為準則化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動,不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從而以零缺陷的產品去贏得商機,贏得用戶,贏得市場。
強大的執行力是保證質量的關鍵。沒有形成優秀的統一的質量管理文化,就談不上執行,即使執行也會出現偏差。現在質量管理的方法很多,執行的標準也很明確。關鍵是執行,再好的制度,沒有人去執行或執行力不到位也是沒有用的。許多企業之所以優秀,就是因為貫穿其各項工作的核心有極強的執行力。
因此,在質量改進工程中,我們必須強調“有所作為”。事實上,任何規章制度只要堅決貫徹執行,就會顯示一種巨大的力量。但有章不遵,執行力度不夠確實是很多企業存在的實際問題,由此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我們經常提到:失去執行力,就失去了企業長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條件。沒有執行力,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1、建立完善的質量體系并加以實行,為執行提供行動標準和程序
建立和實施質量保證體系是必須的,是實現全面質量管理的根本保證。產品質量管理首先應對生產過程進行全面的跟蹤管理。只有做好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才能保證產品質量的檢驗合格。因此,必須以質量為中心,以標準化建設為重點。
再好的質量體系如果得不到執行,等于沒有建立。因此,要保證質量體系在實際生產中得到有效的實施,必須把握住幾個關鍵。
一是領導的高度重視,為全員參與做好表率作用;
二是加強審核,從制度上來保證全員參與和質量目標的實現;
三是持之以恒,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個長期的方針,只有長期穩定的運行質量體系才能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地步,從而不斷發展壯大。
2、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素質
首先,可以從“質量第一”的思想教育開始,在公司員工頭腦中形成一種強烈的質量意識,并促使這種意識體現在每一位員工的工作中。這種意識是一種自覺地去保證企業產品質量、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意志力。
二是加強質量管理技術知識的普及宣傳和教育,從質量管理的基礎理論進而到提高質量技巧的培養以及可靠性理論等。
三是加強崗位業務技能教育與培訓。只有扎實熟練的崗位技能才能確保產品的質量,并通過建立質量責任制提高員工的責任感。
3、加強執行過程中檢查和溝通
主要是相關部門領導之間相互溝通,然后將結果提交管理評審,及時修改完善程序文件,使工作文件化、文件規范化;然后加強內部審核,嚴格按公司的相關規定執行。
管理不是單向的,不是單行道,而是雙向的。領導對下屬有要求,下屬對領導就要有反饋。這樣可以互相了解工作進展,遇到問題及時解決。檢查和溝通使我們的執行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作為一個管理的閉環來推動我們的管理水平。
總之,在質量管理的過程中要獲得好的執行力,要達到質量管理的目標,必須由管理層開始做起,率先積極參與,堅持以身作則,有力組織,大刀闊斧推行質管計劃,并持續不斷執行和改進,這樣質量管理才能真正落實而非曇花一現。
質量管理部門需要對物料、中間產品、成品進行取樣、檢驗、留樣,并出具檢驗報告書的職責。質量管理部門需要制定質量管理和檢驗人員的職責。質量管理部門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主要物料供應商進行評估。
其次要明確責、權、利,不同層次的管理者擁有的權力、利益應與其承擔的責任密切相關。在質量管理的過程中,每個部門、每個人都要深刻的了解我應該為達到質量標準做什么,加強過程監控和管理,確保過程受控,確保質量經營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包括:
(1)生產活動程序:物料采購→檢驗入庫→倉庫貯存→生產→過程放行→檢驗入庫;
(2)質量保證程序:供應商審計→物料貯存控制→生產過程控制→(驗證、偏差、變更)→檢驗控制→銷售發運→信息反饋;
(3)質量管理程序:建立產品質量標準→建立質量控制、質量檢驗、生產操作標準→建立其他職能部門標準;
(4)持續改進程序:質量參數統計→質量趨勢分析→質量風險評估→改進和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