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訂控制計劃
制訂一份完善的控制計劃是實現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控制計劃應明確關鍵流程指標,如產品的尺寸精度、材料強度等,同時確定合理的抽樣頻率和樣本大小。例如,對于電子產品制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可以規定每小時抽取 5 個樣本進行檢測,樣本大小根據產品的復雜程度和生產批量確定。
采取適當的檢驗方法和控制圖,如均值 - 極差控制圖、不合格品率控制圖等,能夠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的異常波動。并且制訂出失控行動計劃,當檢測結果超出控制限或出現異常趨勢時,能夠迅速采取措施進行調整。
接著,主管人員要根據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通過計算均值、標準差、過程能力指數等指標,評估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能力水平。持續地改善生產過程,提高產品質量。例如,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發現某個工序的標準差較大,可能存在不穩定因素,這時可以采取優化設備參數、加強員工培訓等措施進行改進。
二、減少人為失誤
人為失誤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了減少人為失誤,可以通過標準化作業、防錯法、測量系統分析等多種手段。標準化作業可以規范員工的操作流程,確保每個環節都按照既定的標準進行。例如,在汽車裝配線上,規定每個螺絲的擰緊力矩和順序,員工按照標準操作可以減少因操作不當而導致的質量問題。
防錯法可以通過設計產品或工藝,防止員工犯錯。例如,在電子產品組裝過程中,設計一種特殊的夾具,只有當零件正確安裝時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避免了零件安裝錯誤的情況。
測量系統分析可以評估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例如,定期對測量設備進行校準,對測量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測量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同時,不能僅僅依靠程序文件、操作指引、嚴格的規章制度等紙面規定,這些只能告訴員工如何做,但不能保證員工在執行過程中不會出錯。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采用更多的防錯裝置來解決人為失誤問題。
三、收集不合格品信息
收集不合格品信息是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
首先要合理分組取樣,根據產品的特點和生產過程的穩定性確定取樣方法和樣本數量。例如,對于連續生產的產品,可以采用定時抽樣的方法,每小時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檢測。
收集數據時,要明確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這些都應該在控制計劃上清楚地定義出來。
作為品質管理者,要知道自己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是什么,然后根據 KPI 進行合理分組取樣并收集數據。
通過一段時間的持續流程改善后,根據流程的實際質量水平來重新調整樣本數以及抽樣頻率,甚至可以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或抽樣。例如,如果某個工序的質量水平一直很穩定,可以適當減少抽樣頻率,降低檢驗成本。
同時,要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找出不合格品產生的原因和規律,為改進生產過程提供依據。
四、品質工程師介入研發
品質工程師在產品研發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企業的生產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以上時,設計者必須考慮產品的可制造性設計。
此時,品質工程師可以運用適當的統計手法或品質工具進行實驗數據分析,從設計上能有效避免并防止以往類似產品在批量生產中曾出現的各種問題,并能進一步優化設計。例如,在新產品研發過程中,品質工程師可以通過 DOE(實驗設計)方法,對不同的設計參數進行組合實驗,找出對產品質量影響最大的因素,并確定最佳的設計參數組合。
而設計者往往欠缺利用統計工具對數據的有效分析,所以兩者能夠互補。
要能夠讓品質工程師有效地介入產品的研發過程,必須在研發標準操作程序文件上面明確定義清楚在設計每一個階段品質工程師的職責,確保品質工程師能夠及時參與到產品研發的各個環節,為產品質量提供保障。
五、處理客戶投訴
處理客戶投訴是質量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
將客戶投訴與各部門相關責任人員的業績掛鉤,并制定出客戶滿意度的指標,這樣有利于提高糾正措施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例如,某企業規定,如果客戶投訴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相關責任人員將受到績效扣分的處罰。
同時,重新評估客戶投訴處理程序,在客戶投訴處理的程序文件上要明確規定誰接收和收集投訴信息,誰分析并執行糾正及預防行動,誰反饋給客戶,誰追蹤和驗證其糾正措施的有效性,8D 報告多長時間回復客戶等。
最好的方式是讓質量部門與客戶直接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窗口,盡可能地減少中間環節。例如,設立專門的客戶服務熱線,由質量部門的專業人員直接接聽客戶投訴電話,及時了解客戶的需求和問題,并迅速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強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和忠誠度。
六、特殊產品抽樣檢查
對于特殊產品,如一卷一卷的原材料,不能僅依靠首樣和末樣進行檢驗,而需要依靠受控的過程來控制產品的質量。
我們知道控制種類通常有兩大類,一類是對產品的監控,另一類是對過程的監控。
對于特殊產品,我們要加強對過程的控制來取代對產品的監控,例如對關鍵的機器設備參數,分析其輸入因子(參數等)跟輸出(產品特性)之間的關系。例如,在生產某種特殊紙張的過程中,對造紙機的溫度、濕度、壓力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控,通過調整這些參數來控制紙張的質量。
同時,要建立完善的過程控制體系,包括過程參數的設定、監測、調整和記錄等環節,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七、規范產品編碼
對產品進行編碼并形成標準操作程序文件加以規范和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復和混亂。對于多品種、少批量生產的企業,產品編碼混亂會給質量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例如,某企業有幾十大類上千種規格的產品,由于產品編碼混亂,在生產過程中經常出現錯誤發貨、錯誤檢驗等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根據產品的特點和客戶的需求,對產品進行編碼。例如,對于電子產品,可以在品名的后面加代碼,如 Cat1W、Cat2W 等,明確不同規格產品的編碼規則。
同時,形成 SOP 標準操作程序文件來加以規范和控制,確保產品編碼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這樣可以提高生產管理的效率,降低質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