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風險項目 |
風險等級 |
風險分析 |
應對措施 |
1 |
供應商延遲交貨風險 |
二級 |
供應商在生產要素的組織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或決策失誤,使交貨日期遲于采購合同所要求的日期,從而使物流管理部不能及時采購到領用單位所需的貨物,給采購工作帶來延期交貨的風險。 |
1、明確不同類別物資的采購周期,并建立多級供應商體系,應急時啟用儲備庫存或向次級供應商提出緊急發(fā)送。 2、及時將影響生產進度的信息上報項目銷售部,經與客戶溝通同意延遲交貨期限,銷售部調整生產計劃和生產安排。 |
2 |
采購質量不符合要求的風險 |
二級 |
供應商由于自身生產能力上的局限或是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擇手段,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所提供的物資沒有按訂貨技術條件及相關標準供貨,造成生產延誤。 |
1、將不合格報告在第一時間內傳遞給供應商,在最短時間拿出整改方案及供貨計劃,必要時另選擇有一定技術實力的供應商評審供貨。 2、建立供應商檔案,對供應商的履約能力進行全面評價,從質量、服務、技術、價格、信譽、企業(yè)內部管理等方面對供應商進行全面考核,培育優(yōu)質供應商,建立較為穩(wěn)定的采購渠道; 3、制定嚴密、可追溯、切實可行的《進貨檢驗管理制度》,明確各業(yè)務組的質量職責,加大考核力度。 4、嚴格執(zhí)行質量體系文件,所有采購物資嚴格按檢驗相關規(guī)定要求做好入庫前的質量檢驗工作,做到入庫物資檢驗驗收率100%,杜絕不合格物資流入各生產單位。 |
3 |
合同風險 |
二級 |
企業(yè)采購人員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由于合同條款考慮不當,或供應商違反合同條款,給企業(yè)造成的經濟損失 |
采取組織業(yè)務人員學習《合同法》,在采購活動過程中除“即時清結”外,必須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力、義務及違約責任,定期進行合同追蹤調查,加強監(jiān)控力度 |
4 |
計劃風險 |
三級 |
計劃變更或材料采購計劃性不強,計劃工作被動化、零星化、臨時化、手段單一化,影響供應的及時性及準確性 |
1、將計劃變更信息及時通知供應商,讓供應商調整生產計劃,有必要時改變運輸方式,如采用專車或空運等方式,以縮短交貨期。 2、根據(jù)月度生產作業(yè)計劃、生產單位材料申請計劃、材料定額、實際庫存等建立月度采購計劃管理臺帳(ERP),及時掌握材料的實際消耗動態(tài)。 3、增設材料計劃管理環(huán)節(jié),重點負責材料計劃的審核匯總、加強合同履約過程監(jiān)控、工作結果考核、內外部工作協(xié)調。 |
5 |
預付款風險 |
四級 |
有時為了得到急需的物資,會采取預先支付貨款式的方式購進物資。如出現(xiàn)質量問題,款項被供方控制,易處于被動局面 |
對供貨方的產品質量、價格、財務狀況等進行分類管理,對產品質量好、信譽好、規(guī)模大的供貨方可實行預付款,并加強預付款購貨的追蹤管理,防止欺詐行為 |
6 |
存貨風險 |
三級 |
采購人員對市場變化的風險估計不足,沒有很好地控制采購,清理庫存,就有可能造成存貨積壓,占用資金。+ J" |
定期對庫存物資進行盤點,對不良物資及時清理和報批 |
7 |
采購中的道德風險 |
四級 |
采購人員和供應商之間可能存在舞弊行為,破壞采購所奉行的“公開、公正和公平”準則,給采購帶來極大的道德風險。 |
1、優(yōu)化物資采購人員的知識結構 2、培養(yǎng)物資采購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加強責任心的教育 3、制定員工行為規(guī)范 |
8 |
材料短缺 |
三級 |
有時因產品試制,采購量少或因市場產品已更新而無法采購 |
采購人員和供應商及時溝通,對材料采購存在困難的應與產品開發(fā)部聯(lián)系能否采用其它材料代用 |
9 |
顧客退貨 |
三級 |
因產品存在質量問題造成分(子)公司、事業(yè)部退貨,而影響生產進度 |
將不合格項點傳真給供應商,在最短時間內確保供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