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質量管理 » 質量管理綜合 » 正文

    三個層次,快速判定供應商工廠的“水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8-19  來源: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供交流學習
    核心提示:不論到生產現場參訪也好,審核也好,怎樣快速而客觀地看透一家企業的管理水平,這是很多管理者和工程師非常關注和頭疼的事。
            不論到生產現場參訪也好,審核也好,怎樣快速而客觀地看透一家企業的管理水平,這是很多管理者和工程師非常關注和頭疼的事。
     
            本文從三個層次進行剖析,都是干貨,供制造業人,特別是質量人和審核人員參閱。
     
     
    一、第一個層次
     
    著眼于大方面系統,用客戶眼光去看,去審視。
     
    1、看流程
     
           看流程的目的是看一家企業是否有一個精益的布局,是否在創造無間斷的操作流程使問題可視化。
     
           流程非常重要,一個隨時間斷的流程布局,浪費隨處可見,一個精益的布局流程能在設計的源頭上消除很多的浪費。實施精益管理,先期進行精益的布局,這是至關重要的。
     
    2、看可視化
     
            可視化是讓問題簡單化,是用眼睛管理。可視化也是企業管理氛圍的體現,管理水平的直觀傳達。可視化的體現是目視化的管理看板,我將它分為靜態的和動態的管理看板。
     
            靜態的看板主要是傳達組織長期的管理理念,動態的看板是管理者隨時要把握的管理信息,我認為動態管理看板更能反映一個組織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3、看標準化
     
           一個企業肯定有許多標準,之所以叫標準化,是將標準普及到可執行的層面。
     
    建立標準有四個關鍵問題:
     
    是否每個人都能知道正常與異常?
     
    是否每個人都能知道自己應該采取的標準方法?
     
    是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工作的主要問題?
     
    是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4、看文化
     
           進入一家企業耳聞的目睹的文化元素的表象體現。如果這家企業5分鐘之內聽不到“改善”、10分鐘之內聽不到“現場”這些詞匯,它就不是精益企業。
     
           如果一家企業它具備了這樣一種精益文化,首先,這種企業文化要求高級管理人員堅持到生產一線去,直接聆聽員工的聲音;
     
           其次,這種文化里,每天都會使用精益工具,目的是潛在問題凸現出來,每個人都會問“為什么”,直到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并不斷點檢對策的正確性;
     
           第三就是,這是一種“問題優先”文化,高層管理人員會和員工一起解決面臨的問題,會感激那些找出新問題的新麻煩的人。
     
           精益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有精益流程,有可視化問題管理方法、有標準化管理基準、有創新企業文化,這家企業應該是能看的,值得參觀學習的。
     
     
    二、第二個層次
     
           著眼于管理環節,用管理者的眼光去看。方法是:一看、二問、三思、四做。
     
    一看
     
           站在距現場5M遠的地方用客戶的眼光去觀察20-30分鐘,對象是人、機、料、法、環,然后再進入現場去近距離看、聽、想。
     
           人是否有提升計劃?設備是否有點檢基準?物料是否能夠配送?加工方法是否易于遵守?環境是否易于輕松工作?
     
    二問
     
    分為問操作者和問自己。
     
    問操作者:
     
    為何這樣做?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強化遵守規定意識;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強化返回原點思考的意識;
     
    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強化質量意識;
     
    有沒有異常?出現異常怎么辦?----強化異常問題“呼、停、待”意識。
     
    問自己:
     
    為何要這樣做?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強化改善意識。
     
    三思
     
    思考原點、思考根源、思考方案。
     
           思考原點:針對看到的現象,返回原點(創造價值)進行思考;原點就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用最少的資源,制造有價值的商品如果偏離了這個原點,就存在問題。
     
           思考根源:針對問題點,思考問題產生的根源,(切忌不要被表面現象蒙蔽)用“五步為什么?”查找問題的根源;
     
           思考方案:針對問題,思考改善方案,能否采取改善四原則排除/簡化/合并/重排。
     
    四做
     
    調查分析、改善方案、跟蹤檢查、鞏固。
     
            調查分析:現狀調查分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統計分析,查找出關鍵的因素;
     
    改善方案:制定改善方案,組織進行實施;
     
    跟蹤檢查:對執行過程進行跟蹤檢查,出現偏差及時修正;
     
            鞏固:對改善效果標準化,制定再發防止措施,落實到相關管理文件。
     
     
    三、第三個層次
     
           著眼于管理細節。這一種觀察方法主要應用于現場一線直接的管理者,現場巡察細節對象是人、機、料、法、環、測、信息等等。
     
    人-Q(質量)
     
    人員能力狀況是否清楚?
     
    是否有訓練計劃并執行?
     
    是否有新人/頂崗人員?
     
    是否有標記?
     
    是否有針對措施?
     
    是否按《標準作業》規定操作?
     
    是否按《品質書》實施頻檢?
     
            是否有不易保證質量(難操作工序)的操作?對關重工序是否有操作資格規定?
     
    人-C(成本)
     
    生產線上人員是否按標準作業配置?
     
    有無多余人員?
     
    是否有作業動作停止現象?
     
    是否有等待(單手/雙手)現象?
     
    是否有費力操作?
     
            動作太大、步行多、轉身角度大、移動中變換狀態、伸背動作、彎腰動作?是否有左、右手交換動作?
     
    是否有重復/不必要的動作?
     
    人-D(效率)
     
    是否有尋找現象?
     
    是否有不熟練操作?
     
    是否有離開生產線現象?
     
    是否用同一順序反復進行作業嗎?
     
            注重觀察作業者手的動作/腳的動作/腰部的動作/頭的動作,是否能省略/合并/重排/簡化?
     
    人-S/E(安全/環境)
     
    操作方法和周圍環境是否有不安全因素?
     
    作業時光線是否充足?
     
    是否有異常噪音,是否刺耳?作業周圍是否清潔?
     
    地板上是否有油污?
     
    是否容易使人滑倒?
     
    設備-Q(質量)
     
    是否有設備精度點檢制度,并得到遵守?
     
    是否有開工條件點檢/工裝點檢制度,并得到遵守?
     
    設備調整是否有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
     
    條件設定是否可由作業員隨意更改?
     
    是否鎖定?
     
    負責變更的責任人明確了嗎?---需要可視化。
     
    設備-C(成本)
     
    是否有設備故障率/停機時間每日變動趨勢目視化管理?
     
    設備切削參數是否設定?是否最優化,并得到遵守?
     
    是否有生產線設備節拍顯示?
     
    是否有對節拍長的設備不斷改善活動?
     
    是否有刀具異常消耗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是否有設備換型時間管理?
     
    是否在不斷改善減少換型時間?
     
    設備-D(效率)
     
    設備的日常維護(點檢)的事實是否夠清晰可見?
     
    設備上面、加工部位、天花板上是否沾有灰塵或異物?
     
    所使用的工具是否有規定放置位置,并得到遵守?
     
    是否從設備的運動部位發出較大的聲音或奇怪的響聲?
     
    是否有定量/定時換模具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
     
    設備-S/E(安全/環境)
     
    設備運動的地方,身體一部分進去設備會自動停止嗎?
     
    是否有設備漏油現象并得到管理?
     
    是否有飛濺現象?
     
    設備是否有異常聲音/氣味/溫度等?
     
    設備防護罩是否正常使用?
     
    設備上是否放置有多余物料?
     
    材料-Q(質量)
     
    是否有專門的廢品箱(紅色)?
     
    是否能做到先入先出?
     
    成品或半成品是否清潔、生銹?
     
    放置場所是否有區分并得到遵守?
     
            成品、半成品是否有規定的容器,標識是否清晰,是否按規定放置?
     
            工序間在制品是否遵守標準手持,對物料放置位置、數量是否有規定?
     
    相似物料的防錯,標識是否清晰?
     
    批次管理是否遵守?
     
    材料-C(成本)
     
    是否有不良品分層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
     
    是否有不良品每日變動趨勢管理?
     
    是否有輔料消耗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
     
    注意觀察多切屑工序,是否能改成少或無切屑加工方法?
     
    材料-D(效率)
     
    物料放置位置/方式是否方便取放?
     
    物料盒/箱是否方便搬運?
     
    物料數量是否能一目了然?
     
    是否存在零件來回倒箱的浪費現象?
     
    材料-S/E(安全/環境)
     
    物品是否有放在通道現象?
     
    物料容器是否有跑冒滴漏現象?
     
    編輯: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的SC咨詢指導、企業標準備案、供應商審核、FDA注冊咨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
    聯系電話:0531-82360063
    電話/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聯盟

    食品質量管理
    關鍵詞: 供應商
    [ 網刊訂閱 ]  [ 質量管理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質量管理
    點擊排行
    收縮

    在線咨詢

    • 0531-82360063
    • 郵箱
  • 聯系人
  • 聯系人

     
     
    Processed in 0.098 second(s), 63 queries, Memory 1.1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