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質量管理 » 質量管理綜合 » 正文

    品質管理人員都應該熟悉了解什么?看完這篇就知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9-20  來源:質量發布
    核心提示:品質管理人員都應該熟悉了解什么?看完這篇就知道!
       品質管理人員都應該熟悉了解什么?我們來捋一捋:
     
      一、現場管理
     
      1、不良的來源—變異
     
      1)變異來源之一:機器
     
      2)變異來源之二:材料
     
      3)變異來源之三:方法
     
      4)變異來源之四:人員
     
      5)變異來源之五:環境因素
     
      6)變異來源之六:管理因素
     
      2、防止不良品的要素
     
      1) 制定品質標準
     
      2)采取矯正措施并追蹤效果
     
      3)建立標準化
     
      4)良好的執行力
     
      5)消除環境臟亂現象
     
      6)收集現場數據,分析變異來源
     
      7)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商
     
      8)完善的設備設施保養制度
     
      3、如何解決問題
     
      正確做好應做的事就是管理,要做好品質管理,首先要合理有效的解決生產中的各種變異帶來的問題,如何把握、解決問題?
     
      1)以全局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2)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
     
      3)反省工作方法。
     
      4)站在他人的立場。
     
      5)下一工序即是客戶。
     
      4、品質管理的原則
     
      1)了解并與現場保持密切的接觸,是品管員工作的重要內容。
     
      2)每當出現問題或異常的狀況時,品管員應該到現場去檢查,在現場對發生的情況進行檢查時,要重復地問“為什么”并且應用一般常識和低成本的方法,就應該能夠確認出問題的原因,而用不著那些高深復雜的科技。
     
      3)改善時從確定問題開始。
     
      4)問題一旦發生了,就必須去解決,并且確定不會再因同樣的理由而發生,特別是大批量的發生。
     
      5)查找問題的原因,要注意“邊緣管理”的概念和思維。
     
      6)有時出現問題是不是苦苦找不到原因?甚至覺得“不可能”,是不是客戶找我們麻煩?
     
      擴大一下思維的空間和范圍,考慮一下“邊緣管理”問題。
     
      5、邊緣管理
     
      邊緣管理應該不僅是要將容易忽視的地方管好,同時也包括對一些靠進界限值的管理好。
     
      1)區域邊緣
     
      2)時間邊緣
     
      3)人員邊緣
     
      4)過程邊緣
     
      6、異物管理
     
      來源之一:生產和管理人員(包括參觀人員)
     
      來源之二:機械設備、工器具、容器
     
      來源之三:原料、輔料、內外包裝物料
     
      來源之四:方法
     
      來源之五:環境
     
      7、確認—品質管理之根本
     
      1)品質確認的內容
     
      產品的外觀、成分構成、配方成份、味道、口感、化學特性、營養成份、有害物質殘留、生物特性、包裝。
     
      2)品質確認的基本環節
     
      生產前的品質確認/事前確認:(人、機、料、法、環)
     
      生產過程中的品質確認
     
      生產后的品質確認
     
      3)品質確認的方式
     
      a.記錄確認
     
      b.咨詢確認
     
      c.現場確認
     
      d.實物確認
     
      e.綜合確認
     
      f.結論確認
     
      4)品質確認的方法
     
      目視(眼到)、測量(手到)、鼻聞(鼻到)、品嘗(嘴到)、對比、化學分析、生物檢測
     
      5)品質確認的時機(以防為主,抓住重點)
     
      a.首件確認
     
      末件確認
     
      變更確認
     
      間歇確認
     
      異常確認
     
      過程確認
     
      品質確認的廣度、深度和效果(PDCA)
     
      目的要明確
     
      b.標準要把握
     
      方法要正確
     
      手段要科學
     
      責任要分明
     
      實施要及時
     
      效果要評估
     
      失誤要糾正
     
      8、現場管理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工作服的規范問題;
     
      2)洗手消毒程序的規范管理;
     
      3)消毒班人員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
     
      4)袋子的系口、開口(包括所有工作的原料、輔料、半成品、成品的換袋)的方法問題(異物隱患、衛生);
     
      5)產品的防護問題。
     
      二、基本知識與技能
     
      1、質量管理的方法和理論
     
      1)品管七工具(舊)
     
      檢查表、散布圖、特性要因圖、直方圖、管制圖、層析圖、柏拉圖
     
      2)品管七工具(新)
     
      關聯圖、系統圖、親和圖、矩陣圖、PDPC法、箭頭圖法、優適法
     
      3)質理管理重要理論
     
      科學管理
     
      統計過程控制理論
     
      統計抽樣檢驗方法
     
      質量改進
     
      全面質量管理
     
      “零缺點”概念
     
      戴明循環
     
      朱蘭三步曲
     
      2、品管職責與權限
     
      1)進料管理
     
      2)過程管理-人員
     
      3)過程管理-文件和標準
     
      4)成品管理
     
      5)監視和測量裝置管理
     
      6)質量保證-體系推進和考核
     
      7)質量保證-品質計劃
     
      8)質量保證-制度、文件及其它
     
      9)客戶投訴
     
      10)實物樣品(或圖片)
     
      三、問題意識及解決
     
      1、問題的類別
     
      問題的最常用的兩種分類方法:
     
      依掌握問題差距分類法:
     
      救火類問題
     
      發現類問題
     
      預測類問題
     
      問題所在層次分類法:
     
      操作層次的問題:現狀與“通常水平”之間的差距,
     
      管理層次的問題:現狀與“期待水平”之間的差距。
     
      結構層次的問題:現狀與“理想水平” 之間的差距
     
      2、第一類(操作層)問題的解決
     
      通過宣導和培訓給員工“洗腦”用新觀念、新方法。代替原有的舊觀念、舊方法。
     
      制定新的制度,規定,操作方法,讓員工按新方法執行。
     
      利用獎罰來規范員工行為→養成好習慣。
     
      5S工作的深入
     
      3、提高問題意識
     
      缺乏問題意識常見的現象
     
      重復問題一而再發生。
     
      品質不良率偏高且無任何改善。
     
      極少改善提案。
     
      工作極為被動,推一下才動一下。
     
      各種浪費多。
     
      安全問題常發生。
     
      無標準作書。
     
      規范性差。
     
      有標準,但執行力度差。
     
      有異常情況常被掩蓋。
     
      5S工作表面化,不深入。
     
      作業率低,無有效改善。
     
      推諉、扯皮現象多,遇事找藉口。
     
      不知道如何設定挑戰目標。
     
      客戶抱怨多卻無特別舉措。
     
      無科學,系統地收集并分析重要資訊。
     
      沒有任何中、長遠的規劃
     
      沒有問題意識的人,根本無從發現問題,更不用說解決問題了
     
      差不多,沒什么大礙-這是行不通的,應該有強烈的企圖心,多方發掘問題
     
      僅僅提高主管的問題意識事實上是不夠的,唯有提高組織內整體成員的問題意識,才能健全企業本身的體質
     
      4、主管重點執行事項
     
      以事實真相告知部屬,使其產生迫切感
     
      使部屬產生使命感
     
      培養吸收資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具有愈挫愈勇的認識
     
      開拓部屬的視野
     
      協助部屬建立自我成就感。
     
      5、問題的發現
     
      現場管理的金科玉律
     
      1)當問題/異常發生時(現時),要先去現場。
     
      2)檢查現物(有關的物件)。
     
      3)當場采取暫行處置措施。
     
      4)發掘真正原因(現實)并將之排除。
     
      5)標準化以防止再發生。
     
      “問5次為什么”-挖掘問題方法
     
      四、標準的知識
     
      1、標準化的目的
     
      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最佳是整體利益最佳,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或一個企業。
     
      2、我國標準分四級管理
     
      1)國家標準
     
      2)行業標準
     
      3)地方標準
     
      4)企業標準
     
      3、標準的實施
     
      實施標準就是把標準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去,實施標準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采用
     
      引用
     
      選用
     
      補充
     
      配套
     
      提高
     
      4、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采用
     
      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采用程度分為等同采用、等效采用、和非等效采用。
    編輯: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的SC咨詢指導、企業標準備案、供應商審核、FDA注冊咨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
    聯系電話:0531-82360063
    電話/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聯盟

    食品質量管理
    關鍵詞: 質量管理
    [ 網刊訂閱 ]  [ 質量管理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質量管理
    點擊排行
    收縮

    在線咨詢

    • 0531-82360063
    • 郵箱
  • 聯系人
  • 聯系人

     
     
    Processed in 1.854 second(s), 1186 queries, Memory 8.7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