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質量管理 » 質量管理綜合 » 正文

    不合格品的控制方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7-22  來源:食品論壇
    核心提示: 不合格品的控制方法

    返工;返修;讓步接收;退貨;報廢;采取糾正預防措施。

    1、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預期使用或交付。

    2、不合格品控制的方法是先識別后控制。

    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

    1、識別

    識別不合格:判斷產品合格與否的依據或標準。

    —產品標準

    —客戶要求

    —工藝文件

    —檢驗文件

    —樣板

    —上級的交代與叮囑

    2、標識

    檢驗狀態的標識

    —標識“待處理”或“不合格”的標識。

    —生產班組:不合格的半成品與原材料要標明“待處理”或“不合格”的標識。

    —檢驗員在隨機卡、流程卡或“返工單”的相應項目標欄內蓋檢驗章,作為“不合格”標識。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最終檢驗:不合格牌標識。或寫明(注明)不合格現象,如(漏電、拉裂、少孔、搞錯型號、嚴重壓痕、少工序、用錯材料等)。

    3、隔離

    要求:與正常的合格品明確隔離。

    —紅色膠盤/物料框。

    —專門獨立的不良品架。

    —劃分不合格區域,不良品放在不合格品區域內。

    —生產區的擺放與其它產品不同,以示區別,然后按要求拉到維修或返工返修區處理。

    —定時安排人員到不良品區進行確認與數量的登記

    4、記錄

    —在規定的檢驗報告上正確記錄不合格產品的型號、批次、檢驗日期、檢驗依據、不合格品的數量、檢驗結果。

    —檢驗報告按規定予審核與批準。

    —流程:

    5、評審

    當量較大時,或對公司信譽與資金     影響大時須評審。

    1)進貨檢驗:經檢驗主管以上人員簽署處置意見(必要時要組織技術部、生產、供應鏈、相關部門進行評審)。

    2)過程檢驗:對批量不合格品,質量管理部組織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進行評審。

    3)最終檢驗:質控部負責人審批處置結論,必要時,技術部參與評審。

    6、處置

    包括以下幾種:挑選使用、返修、讓步接收、報廢處理、糾正預防措施。

    1)進貨不合格品的處置

    —退貨

    —讓步接收

    —要求供方采取相關的糾正預防措施

    —我廠對連續多批不合格,某批大量嚴重不合格的供方,將安排人員對其審廠并對以后批次加嚴檢驗。

    2)過程不合格品的處置

    過程不合格品的處置方式一般有:返工返修、讓步接收與報廢等幾種。

    —處置結論為:返工返修,轉至返工返修區處理或交相關責任單位與個人進行返工。

    —處置結論為:讓步接收,車間填寫“讓步申請單”經技術部審批,并提出技術與質控措施后讓步使用。

    —處置結論為:報廢,檢驗員通知廢品所在部門(車間或班組或聯系到相應的個人),填寫“廢品報廢單”,并由檢驗員簽署報告交質控部批準,對單一品種一次報廢量或價值較大的,一般2000元以上的,經公司副總或總經理批準方可報廢。對按四不放過原則處理。

    3)最終不合格品的處置

    最終檢驗不合格處置方式一般為整批返工,對于可追溯到批次甚至具體不良產品的可部分返工或部分挑選返工處理。

    終檢處理要注意:

    —所有返工后需重新檢驗與確認。

    —做好相應的記錄。

    —合格后方可放行。

    —并強化對可標識性的管理。

    —按ISO的要求,成品不良中的讓步產品需客戶同意(書面同意或認可)

    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產生

    1、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產生:員工、技術人員

    人:人是企業的第一資源,特別是一線的人員。

    1)一線操作人員與技術人員的質量意識、技術水平、產品熟練程度、文化素質、身體素質、作業態度、是否俯是否按正確的工藝文件操作等影響產品質量。

    2)管理內容:明確崗位職責,提供必要的培訓、想法滿足人員的任職能力、鼓勵員工參與改進。

    3)對人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4)對人的要求:了解產品的質量特性的形成與變化的基本知識。

    5)對人的要求:關鍵崗位人員要重點培訓與持證上崗。

    6)對人的要求:提高質量意識和理念。

    2、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產生:檢驗員

    檢驗是一線的質量控制人員。對避免或減少產品批量不合格發揮重要的作用。

    1)首先質檢員要有良好的事業心、責任心、敬業愛廠等職業道德。

    2)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與較高的產品知識以及豐富的工作經驗。

    3)要求具有較強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4)嚴格按要求(標準、工藝、圖樣)實施檢驗。

    5)按制度對不合格進行管理。

    6)掌握質量動態,完善檢驗系統。

    7)質量統計工作能力強,會使用與維護量具與檢測儀器的管理工作。

    3、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產生:設備保養

    注意:機械設備的精度保持性、穩定性和性能可靠性等,都會直接影響到加工產品的質量特性的波動幅度。

    日常保養:潤滑保養(五定)

    定點:根據潤滑圖表上指定的部位、潤滑點、檢查點進行加油、換油等

    定質:確保潤滑部位所需油料的品種、品牌及質量要求

    定量:按規定的數量對各潤滑部位進行日常潤滑和加油

    定期:按潤滑規定的時間進行加油

    定人:規定專門人員(設備操作或維修員)進行加油、清洗換油等

    二級保養:同設備操作員和維修人員共同完成。

    保養內容:

    1)全面清掃、清洗設備相關附件及裝置

    2)拆卸并檢查設備的局部和重點部位,徹底清除油污

    3)檢查設備磨損情況,更換輔助配件,調整或穩固易松動部位

    三級保養(專門保養):由維修或專業人員完成。

    保養內容:

    1)對設備進行整體或部分解體檢查和修理

    2)對設備重要部位進行清洗并換油

    3)修復或更換易損件

    4)檢查、調整、修復精度,校正水平

    設備點檢后發生不良的處理

    對設備的處理:

    1)自行修復或排除故障,由班組長處理

    2)填寫“設備維修申請”經主管確認后報維修部門

    對產品的處理:對使用不良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必須重新進行檢驗或評價,以防止不良品產生或質量事故的發生

    4、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產生:作業方法的管理

    核心:對工藝方法和保養方法的選擇與確定、工藝紀律管理。

    作業方法管理:作業指導書、異常作業的控制

    作業指導書編制要點:

    1)生產工藝流程圖:生產總工藝流程圖和分工序流程圖寫出所有工藝流程,突出關鍵和重要工序,注明生產條件和控制要求;當工藝變更時,對流程圖進行修訂。

    2)工序作業指導書:包含內容:工序名稱、適用產品、使用設備/工具、使用材料、操作步驟、控制要點、生產安全注意事項、自互檢內容。編制要點:簡潔清楚、要點突出、圖表化

    作業指導書的管理:編制、使用控制、分類、建立清單、修改、作廢、保管等

    5、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產生:異常作業的控制

    異常作業的控制(4M變更)

    異常:人員、設備、材料、工藝方法的變更

    1)人員變更:按作業指導書要求對人員實施培訓,直至合格

    2)設備變更:對首件產品進行確認和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小批量和大批量生產

    3)材料變更:修改作業指導書或工藝參數控制要求;進行試產;考慮舊材料的調配使用;不可使用的舊材料的報廢處理

    4)工藝方法的變更:修改作業指導書,培訓員工

    6、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產生:5S優化環境提升市場

    7、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產生:三檢三按三自

    8、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產生:其它

    編輯: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的SC咨詢指導、企業標準備案、供應商審核、FDA注冊咨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
    聯系電話:0531-82360063
    電話/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聯盟

    食品質量管理
    關鍵詞: 質量管理 不合格品
    [ 網刊訂閱 ]  [ 質量管理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質量管理
    點擊排行
    收縮

    在線咨詢

    • 0531-82360063
    • 郵箱
  • 聯系人
  • 聯系人

     
     
    Processed in 1.549 second(s), 937 queries, Memory 5.3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