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質量管理 » 質量管理綜合 » 正文

    8D理解之要點,看這篇就對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1-01  來源:互聯網
    核心提示: 8D理解之要點,看這篇就對了

    福特標準的G8D解決問題方法包括一個準備階段(D0)和八大紀律性步驟。在D0階段主要是采取緊急反應措施(ERAs: Emergency Response Actions)來保護顧客,并根據8D解決問題方法的評價準則來確定所面臨的問題是否適合采用8D方法來解決。

    共有六條評價準則:

        1. 問題癥狀已被定義和量化;

        2. 顧客(包括經歷癥狀以及受影響的各方)已經被確定;

        3. 量化的測量結果表明存在性能差異和/或癥狀的優先度(嚴重度、緊迫性、增長趨勢)使啟動8D過程顯得合理;

        4. 癥狀原因不明;

        5. 管理層承諾投入必要的資源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并防止其再發生;

        6. 癥狀的復雜性僅憑靠個人的能力是不能解決的。

    如果上述6項準則都滿足了,并且沒有其它的8D小組正在解決相同或相似的問題,那就需要開始8D了。

    八大紀律性解決問題的步驟包括:

        D1: 建立小組

        D2: 描述問題

        D3: 制定臨時遏制措施(ICAs: Interim Containment Actions)

        D4: 確定和驗證根本原因和問題逃出點(Escape Point)

        D5: 選擇和驗證永久糾正措施(PCAs: Permanent Corrective Actions)

        D6: 執行和確認永久糾正措施

        D7: 防止再發生

        D8: 表彰小組和個人的貢獻

    對于理解8D方法,有幾個關鍵點需要厘清:

    1.三大措施針對問題的不同層次。

    緊急反應措施(ERA)針對的是問題的結果,因為問題導致的結果會影響顧客,所以應采取緊急反應措施來保護顧客(如:緊急空運替代品到客戶那里,防止客戶生產斷線);臨時遏制措施(ICA)針對的是問題的癥狀,也即是問題所顯現出的失效表象,在FMEA中失效模式就是指問題的癥狀,針對問題的癥狀應采取臨時遏制措施,隔離、篩選有問題的產品防止其流到客戶那里造成更大的影響;永久糾正措施(PCA)針對的是問題的根本原因,只有針對根本原因所采取的永久糾正措施得到確認,問題才能宣告已基本解決(后續步驟就是在系統的層面采取措施防止其再發生,并將這些相關措施舉一反三落實到類似的產品和過程中)。

    2.描述問題這個步驟非常關鍵,“問題描述清楚了,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半”,這句話確實在理。

    問題描述(Problem Description)和問題陳述(Problem Statement)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問題陳述只是簡單提供基本事實,即問題發生的對象和缺陷的類型,而問題描述則是在問題陳述的基礎上,對所觀察到的事實的更細致地描繪,它能提供找出問題根本原因的細節。詳細而有效的問題描述包含四大要素:

    什么?

        1)是什么對象發生了問題?

        2)那個問題是什么?

    何處?

        3)有問題的對象在哪里(地理位置)?

        4)哪個問題在對象上的哪個部位?

    何時?

        5)問題何時被首次發現(日期或時刻)?

        6)問題首次發生在生命周期(或流程)的哪個階段?

        7)問題是以哪種模式出現的(偶爾、不斷地、周期性地、等等)?

    程度?

        8)問題有多嚴重?

        9)有多少對象出現了這個問題?

        10)問題的趨勢是怎樣的(惡化、好轉、維持在一定的狀態、等等)?

    按以上十個方面對問題進行描述,并運用是非矩陣(IS/IS Not),往往會為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提供快捷、明確的路徑。

    3.問題逃出點(Escape Point) 是一般解決問題過程中容易忽視的地方。

    其實確定問題的逃出點實際上是幫助我們找出“問題為什么會流到顧客哪兒?”這個引申出來的過程控制或質量控制有效性方面的問題。一般來說,好的問題解決方法應關注三個方面:

    1)問題為什么會發生?

    2)問題為什么會流到顧客哪兒?

    3)我們的質量管理體系為什么不能防止問題的發生和流出?至少來說,前面兩個方面是一定要關注到的,這樣“防止再發生”的措施才切實有效。   

    4.理解驗證和確認的區別。

    驗證和確認這兩個術語在ISO9000中有明確的定義。

    驗證(Verification/Verify)是指通過提供客觀證據對規定要求得到滿足的認定;

    確認(Validation/Validate)是指通過提供客觀證據對特定的預期用途或應用要求得到滿足的認定。

    也就是說,驗證針對的是滿足技術規范的要求,而確認針對的是滿足客戶預期的功能或用途的要求。比如:我們要制作一枚鑰匙,會按這枚鑰匙的圖紙所規定的規格尺寸來制作,我們把制作好的鑰匙按這份圖紙(也就是技術規范)的尺寸和公差要求來檢驗,這個過程就是驗證;但符合圖紙的尺寸和公差要求的鑰匙不一定能實現“開鎖”這個預期的功能和用途,那我們還要把按圖紙檢驗合格的鑰匙拿去試試看能否打開與其配對的鎖,這個過程就是確認。

    簡單來說,驗證是認定技術要求是否得到滿足,而確認則是認定顧客要求是否得到滿足,驗證和確認的根本目的是要最終滿足顧客的預期用途或應用要求。

    編輯:foodqm

     
    分享:

    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的SC咨詢指導、企業標準備案、供應商審核、FDA注冊咨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
    聯系電話:0531-82360063
    電話/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聯盟

    食品質量管理
    關鍵詞: 質量管理 8D
    [ 網刊訂閱 ]  [ 質量管理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質量管理
    點擊排行
    收縮

    在線咨詢

    • 0531-82360063
    • 郵箱
  • 聯系人
  • 聯系人

     
     
    Processed in 0.382 second(s), 258 queries, Memory 2.1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