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質量管理 » 質量管理綜合 » 正文

    食用植物油常見質量問題及因素分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9-26  來源:網絡
    核心提示: 根據相關產品標準及常見抽檢不合格指標分析,食用植物油生產加工過程中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如下: 1、特征指標(相對密度、折光系

        根據相關產品標準及常見抽檢不合格指標分析,食用植物油生產加工過程中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如下:

        1、特征指標(相對密度、折光系數、脂肪酸組成)不合格。(不同品種植物油的脂肪酸組成各不相同,其相對密度和折光系數也都有自己的特征性的指標)

        2、理化指標(酸價、過氧化值、加熱實驗、色澤、溶劑殘留量、水分、黃曲霉毒素B1、苯并芘)不合格。

        3、超限量使用抗氧化劑。

        4、外包裝塑化劑污染。

    主要指標分析

        1、酸價,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離脂肪酸所需的氫氧化鉀(KOH)的毫克數。

        食用植物油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壓榨工藝而使脂肪酶從細胞中釋放,作用于油脂中的甘油三酯,使其水解產生游離脂肪酸,游離脂肪酸易氧化,是導致油脂變壞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控制其在一定限量內。

        酸價不符合標準因素主要有:一是高酸價的原油在儲藏過程中已經發生氧化酸敗;二是在脫酸等油脂精煉過程中,工藝控制不當,導致脫酸不徹底,游離脂肪酸含量較高;三是儲藏、運輸、銷售過程中,成品油未在適合的環境下存放而導致油脂的酸敗。

        2、過氧化值,是用于判定食用植物油是否酸敗的指標之一。油脂氧化過程,先生成一些過氧化物,通過測定這些過氧化物的含量,來判定油脂是否已經開始酸敗了。

        因素來源:主要因加工或保存不當而發生的氧化酸敗及不飽和脂肪酸的自身氧化作用。

        3、黃曲霉毒素B1,由于植物原料受到污染,一些曲霉菌會產生黃曲霉毒素。

        因素來源:一是企業原料儲藏不當,加工過程中使用了受黃曲霉污染的原料;二是個別小企業小作坊為降低成本采購已經霉變的原料。

        4、苯并芘,一種多環芳烴,主要存在于環境中及多次使用的高溫植物油,熏烤食物及油炸食品中。

        因素來源:一是植物油原油收到環境來源的苯并芘的污染;二是加工過程中,加工工藝、精煉過程等技術條件為達到標準使得苯并芘含量超標。

    編輯:foodnews

     
    分享:

    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為您提供專業的SC咨詢指導、企業標準備案、供應商審核、FDA注冊咨詢、ISO9001、ISO22000、HACCP、有機食品認證等服務。
    聯系電話:0531-82360063
    電話/微信:15269187106


    HACCP聯盟

    食品質量管理
    [ 網刊訂閱 ]  [ 質量管理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質量管理
    點擊排行
    收縮

    在線咨詢

    • 0531-82360063
    • 郵箱
  • 聯系人
  • 聯系人

     
     
    Processed in 1.470 second(s), 929 queries, Memory 5.3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