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儀器設備 » 理化檢測儀器 » 質譜分析儀器 » 正文

    質譜儀的功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11-18
    質譜儀本身具有偵測化合物分子量的基本功能,更可以有效地定性及定量分析物種的種類。質譜儀的運用開始于一九一二年,湯木森(Joseph J. Thompson)對小分子結構的分析。此外,一九三四年諾貝爾獎得主哈諾德‧尤瑞(Harold Urey)發現氘,以及一九九六年的諾貝爾獎「富勒烯」(fullerenes,又稱碳六十、球烯)的發現,皆借助于質譜儀的分析。質譜儀的發明,讓我們可以快速鑒定出一個樣品中化合物的分子量,并且可以進一步知道其分子結構,隨著新式質譜儀的開發,更提供了一個針對生化大分子研究的有利工具。

    質譜儀的結構共分為五大部分,包括樣品導入系統、離子源、質量分析器、偵測器、及數據處理系統。二○○二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芬恩和田中耕一的主要貢獻,就在游離源方法的研發與突破。游離源的功能是使原本是中性的分子變成帶電荷的離子,而質譜儀是利用偵測物質的質量與電荷比值大小來分析離子。傳統上使分子游離的方法有電子游離法(EI)、化學游離法(CI)、熱灑法(TS)、場游離法(FI)、場脫附法(FD)、快速原子撞擊法(FAB)、電漿脫附法(PD)等。

     
    分享:
    [ 網刊訂閱 ]  [ 儀器設備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儀器設備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53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