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飼料專題 » 正文

    飼料中的外來抗營養物質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7-17
    核心提示:這一類物質,是指不是植物正常生長必然存在,而由環境進入植物中,對動物有不利影響的物質。這類物質種類甚多,但主要是人為污染環境所致。也有極少部分是由于地球物理變化所致。 1.工業排污進入植物體內的抗營養物質。 1).經空氣進入植物體內的抗營養物質:F、Pb、Se、As、


        這一類物質,是指不是植物正常生長必然存在,而由環境進入植物中,對動物有不利影響的物質。這類物質種類甚多,但主要是人為污染環境所致。也有極少部分是由于地球物理變化所致。

        1.工業排污進入植物體內的抗營養物質。

        1).經空氣進入植物體內的抗營養物質:F、Pb、Se、As、Cd及其一些揮發性有毒有機物,致癌物等。如氯仿、苯駢衍生物。

        2).經水、土壤進入植物體內的抗營養物質:其中含大量有機、無機化合物,重金屬的有機、無機鹽,如氧化物砒霜。

        2.正常農業生產過程中進入植物體內的抗營養物質:主要是農藥、殺蟲劑、化學肥料。

        3.地球物理變化進入植物體內的抗營養物質。

        一些有毒物質,正常情況下,在植物體內對動物沒有危害,甚至是動物必需的營養素。若因地球物理變化,使這些物質相對大量集中,進入植物體內積蓄則對動物是有害的。

        如硒,正常情況下,對動物是必需要的,若在久旱,突然降暴雨,隨水土流失,可能使可溶性Se經水流動在一定的地方集中,大大提高水中Se濃度。由于久旱后,植物得水,生長很快,則Se隨水進入植物體內,可能造成動物突然中毒。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96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