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化肥施肥專題知識 » 正文

    玉米追肥澆水五誤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6-06
    核心提示:誤區一:基肥不足追肥代 用優質農肥做基肥,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土壤團粒結構,為玉米的生長發育提供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而化肥就不具備這個優點。基肥不足追(化)肥代,只能使土地越種越瘦,越種越板結。 誤區二:有肥就追,有水就澆 在拔節前的苗期,如不根據天旱程

         誤區一:基肥不足追肥代 用優質農肥做基肥,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土壤團粒結構,為玉米的生長發育提供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而化肥就不具備這個優點。“基肥不足追(化)肥代”,只能使土地越種越瘦,越種越板結。

       誤區二:有肥就追,有水就澆 在拔節前的苗期,如不根據天旱程度、墑情好環、苗子強弱等實際情況進行追肥、澆水,往往使地上部的幼苗徒長,地下部的根系難以深扎,使幼苗失去蹲苗鍛煉的機會,給以后植株倒伏埋下隱患。在灌漿期過量的追肥澆水,既加大投資,又浪費肥料,還會造成玉米貪青晚熟,遭受霜凍的不良后果。 

       誤區三:肥多水大多打糧 肥多水大固然是玉米獲得高產的先決條件。但使用不當,也只是有害而無利。春播玉米從拔節期開始,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并進,孕穗到抽穗達到盛期,開花到灌漿期又轉向以生殖生長為主。孕穗到灌漿期是需水肥最多的時期,栽培上要實行“三追肥,三澆水,三中耕”。在拔節開始后進行第一次穴追肥,并適時中耕。在孕穗開始后進行第二次追肥,并中耕。在灌漿時進行第三次穴追肥,這三次追肥總量以不超過30公斤為宜。各次追肥量可掌握前輕中重后輕的原則:拔節期為施肥總量的30%,孕穗期為施肥總量的60%,灌漿期為施肥總量的10%。追肥以尿素為宜。

       誤區四:重視氮磷鉀,輕視微肥 微肥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就拿鋅肥來說,玉米對它的反應很敏感。有試驗表明:玉米施用鋅肥,穗粒數可增加50~80粒,千粒重可增加15~30克,禿尖率減少50%左右,每畝增產8%~15%。

       誤區五:抽穗后用不著追肥、中耕 玉米抽穗后,有不少地塊由于基肥施用不足或質量不高,追肥效力又已耗盡,土壤中的營養已經滿足不了玉米的生長需要。這就急需酌施一些速效性的氮磷肥,以防早衰,促進灌漿和籽粒飽滿,提高千粒重。這次“攻籽肥”要早施,穴施,適量施。要改變那種“立了秋掛鋤鉤,消消閑閑等秋收”的舊做法,要淺鋤,勤鋤,經常保持活地皮。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30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