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化肥施肥專題知識 » 正文

    旱地小麥平衡施肥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6-04  瀏覽次數:376
    核心提示:旱地小麥增產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肥力問題。增施有機肥及氮、磷肥可有效地培肥地力,提高小麥產量。綜合生產實踐的經驗,旱地小麥施肥應掌握以下技術要點: 一、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 旱地施用有機肥既可增加土壤的養分供給,又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有利于土壤蓄

        旱地小麥增產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肥力問題。增施有機肥及氮、磷肥可有效地培肥地力,提高小麥產量。綜合生產實踐的經驗,旱地小麥施肥應掌握以下技術要點:

      一、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 旱地施用有機肥既可增加土壤的養分供給,又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有利于土壤蓄水量的提高。但有機肥養分含量低,供肥能力弱,隨著小麥產量的提高,不能滿足高產的要求,因而就需要增施速效化肥保障養分供給,以無機換有機,擴大有機物質的循環基礎,迅速提高地力,增加產量。

      二、氮、磷肥配合施用 旱地薄田多缺磷,一般施磷肥的增產作用大于施氮肥的增產作用,而且氮、磷肥配合施用,互作效應顯著。因此,旱地小麥施肥必須氮、磷肥配合,并加大磷肥的比重,氮元素與磷元素的比例一般以1:1為宜。如以尿素和過磷酸鈣計,每施1公斤尿素,要配合施用4公斤過磷酸鈣。

      三、采用“一炮轟”的施肥方法 旱地小麥由于沒有水澆條件,追肥效果差。可以把全部肥料,包括有機肥、氮肥、磷肥、鉀肥等在耕地時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施肥深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左右。據實踐發現,旱地小麥將全部肥料作底肥一次性施足,效果比后期追肥好。但冬前麥苗可能呈現旺長趨勢,應注意控制冬前小麥群體。

      四、儲備性施肥 在旱地低產麥田,常年土層厚的旱地在較大的施肥量范圍內,隨施肥量增加小麥產量也會提高。因此,為提高地力,所施肥料除滿足當季小麥生長需要外,還應使土壤養分有所盈余;新開墾的旱薄地應盡量多施肥料,特別是磷肥,待地力提高后再適當減少,以降低成本。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