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收藏本頁|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化肥施肥專題知識 » 正文

    尿素的正確施用方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5-31
    核心提示:尿素對我們都不陌生,是農業生產上最常用、普遍的氮素肥料之一,因尿素含氮量高,不易揮發,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但生產上往往使用方法不當,利用率低。結合尿素的肥效特點,提出以下施用方法: 1.溝施或穴施:開溝或開穴施用,溝(穴)深7--10厘米,施后馬上覆土,使

    尿素對我們都不陌生,是農業生產上最常用、普遍的氮素肥料之一,因尿素含氮量高,不易揮發,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但生產上往往使用方法不當,利用率低。結合尿素的肥效特點,提出以下施用方法:

    1.溝施或穴施:開溝或開穴施用,溝(穴)深7--10厘米,施后馬上覆土,使尿素與土壤緊密結合,不暴露于地表。徹底改變地表撒施的做法,提高利用率。生產中一些農民施用尿素時也開溝施入,但開溝較淺,覆土不細致,有的甚至干脆撒施,使尿素暴露于地表,認為尿素物理性質較穩定,不易揮發散失,但不知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也會向碳酸銨那樣揮發散失。只是時間稍晚一些而已。

    2.施后不要馬上澆水:追施時夏季間隔2~3天,春秋季間隔6~8天后澆水,以免造成尿素肥效流失,提高利用率。生產中常規的做法是結合灌溉進行施肥,在施用尿素后馬上澆水,以為這樣可以使尿素盡快融化,肥效快,其實則不然。這是因為尿素施入土壤后,以分子狀態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在轉化成為碳酸銨前,不易被土壤膠體所吸附,容易隨水流失。因此,尿素施用后馬上澆水,尿素便會隨水附至20厘米以下的土壤深層,不易被作物的根吸收利用,從而造成浪費。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60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