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biāo)識 上網(wǎng)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shè)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jī)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wǎng),關(guān)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shù)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花卉大觀園 » 正文

    時尚球根花卉的藥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8-03-04
    核心提示:球根花卉可謂植物世界中難得的觀賞佳品一族,憑借嬌艷多姿的外形,很多球根花卉品種都躋身于了高檔消費品的行列,百合、郁金香、馬蹄蓮等更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幾大切花品種之一。在中國,球根花卉也正逐漸成為時尚一族競相追逐的寵兒。 然而,你知道嗎?這些美麗時尚的
         球根花卉可謂植物世界中難得的觀賞佳品一族,憑借嬌艷多姿的外形,很多球根花卉品種都躋身于了高檔消費品的行列,百合、郁金香、馬蹄蓮等更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幾大切花品種之一。在中國,球根花卉也正逐漸成為時尚一族競相追逐的寵兒。

      然而,你知道嗎?這些美麗時尚的球根花卉不僅觀賞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很好的藥用功效喲!這里,我們就為大家列數(shù)幾例。

      水仙 

      以鱗莖入藥。性味苦、微辛,有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活血通經(jīng)之功效,可治癰腫瘡毒、蟲咬、魚骨鯁喉等癥。水仙所含生物堿還具一定抗病毒活性和抗腫瘤的作用。

      1、將水仙根搗爛,外敷可治乳癰及腮腺炎。

      2、水仙根搗爛敷患處,可散毒,治一切毒腫癰疽。

      水仙鱗莖有毒,不宜內(nèi)服。
    鳶尾

      以根莖入藥。性味苦、辛、平,有小毒。稱"土知母"。有活血祛瘀、祛風(fēng)利濕、解毒、消積之功。

      1、鳶尾根3-5克,煎服;或焙干研細(xì)末,每服3-5克,治咽喉腫痛。

      2、鳶尾根3-9克,研末或磨汁,冷水送服,故又名"冷水丹",可治跌打損傷。

      3、鳶尾根(土知母)2-3克,研末,冷開水或兌酒吞服,治食積飽脹。

      體虛者慎服鳶尾。
     美人蕉

      以根莖入藥。性味苦、寒,可活血利濕、安神降壓。

      1、鮮根100-200克用水煎熬,早晚分服,20天為一療程。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服藥期忌魚蝦、油葷、辛辣食物。

      2、根9-15克,糯米適量,燉雞服,治赤白帶下。

      3、花9-15克,水煎服,治外傷出血。

      石蒜

      以鱗莖入藥。有祛痰、利尿、解毒、催吐之功。治喉風(fēng)、水腫、癰疽腫毒、疔瘡、瘰癘等癥。

      1、鮮石蒜1-3克,煎服催吐,治食物中毒,痰涎壅塞。

      2、石蒜搗爛敷患處,治疔瘡腫毒。

      3、老石蒜2-3枚,煎水,去渣,熏洗肛門,治脫肛。

      體虛、無實邪、易嘔吐者忌服石蒜。
     番紅花

      以花入藥。性味甘、平,入心、肝經(jīng)。有涼血化瘀、散郁開胃之功效。

      1、番紅花0.6克,水一碗,浸一夜,煎服,治傷寒發(fā)狂、驚怖恍惚。

      2、番紅花一朵,無灰酒一杯,將花入酒內(nèi),隔湯蒸出汁服飲,治吐血。

      3、番紅花6克,川芎、赤芍、降香各15克,丹參30克,一日服,煎服或制沖劑、浸膏服,治冠心病、心絞痛。

      番紅花性潮濕,氣微香,還可煮粥、制茶、作糕點、浸酒等食用,但孕婦忌服。

      百合

      鱗葉、花、種子均可入藥、鱗莖性甘、平,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主治肺癆久咳、咳唾痰血、熱病后余熱未清、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花性甘、微苦、微寒、平,可潤肺、清火、安神。種子性甘、苦、平,可清血熱、通利腸。

      1、新百合搗汁,和水飲之,亦可煮食,治肺病吐血。

      2、百合鱗葉15克、酸棗仁15克、遠(yuǎn)志9克、水煎服,治神經(jīng)衰弱、心煩失眠。

      3、白花百合15-30克與蜂蜜適量蒸熟,頻食,治肺癰。

      4、百合種子9-15克,用酒炒黃研為末,溫水送服,治腸風(fēng)下血。

      5、百合花曬干為細(xì)末,與菜子油調(diào)研患處,治小兒天皰濕瘡。

      6、百合花3朵,皂角子7枚(微焙),白糖適量煎服,治老弱虛昏,有痰有火。

      百合鱗莖還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等營養(yǎng)成分,民間常以之代糧,蒸、煮、糖漬、 制蜜餞、入饌均可。 百合甘寒質(zhì)潤,故有風(fēng)寒痰嗽、中氣虛寒、二便滑泄等癥者忌服。

     
    [ 網(wǎng)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guān)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15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