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農作物專題 » 正文

    草僵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2-27
    核心提示:真菌寄生性蠶病之一,由多毛菌寄生而引起。因病蠶尸體硬化并長出蔥狀的菌絲束而得名。該病1975年晚秋在浙江省開化縣龍山底公社下茨大隊首次發現。與日本1952年發生的薩摩霉菌病酷似。 病原:多毛菌屬束梗孢科,多毛菌屬,學名為Hirsutella Patouillard。菌絲絲狀,有隔

    真菌寄生性蠶病之一,由多毛菌寄生而引起。因病蠶尸體硬化并長出蔥狀的菌絲束而得名。該病1975年晚秋在浙江省開化縣龍山底公社下茨大隊首次發現。與日本1952年發生的薩摩霉菌病酷似。

    病原:多毛菌屬束梗孢科,多毛菌屬,學名為Hirsutella Patouillard。菌絲絲狀,有隔,并扭轉成束。菌絲束分枝或不分枝,或分枝則基部幾乎成直角,分生孢子梗可在菌絲束上產生也可在游離菌絲上產生。小梗側生,基部瓶形膨大,頂端變細分叉,成兩個小柄,各著生一個分生孢子,無色、單孢、麥粒形。

    傳染:與其他僵病一樣,分生孢子經發芽穿過體壁侵入蠶體。

    病癥:病蠶血液變混,可鏡檢到短菌絲,在整個飼期無明顯病癥表現。待蠶老熟,大多數暴卒于蔟中,有的結一薄繭,有的呈吐絲狀態或平伏狀態裸露死亡。尸體迅速僵硬,呈土黃色,質地脆,折之易斷。體表有不正形長寬不一的病斑,最大的可達1平方毫米左右。若將僵蠶在26℃、相對濕度90%下培育,前7天除體色加深到棕紅色外無明顯變化,8天后在僵蠶表面產生一個個乳頭狀突起,漸次伸長形成一根根土黃色菌絲束。每頭蠶上的菌絲束數不等,少的僅4-5根,多的上百根。數量少的菌絲束粗而長,直徑為1-1.5mm,長6-10cm;反之細而短,直徑0.5-1mm,長1-3cm。

    診斷與防治:小蠶易感染草僵病,由于病程特長,蠶期又無明顯病癥,所以診斷困難,需經尸體培養才能確診。防治方法可參照白僵病進行。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16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