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馬鈴薯專題 » 正文

    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2-22  瀏覽次數:217
    核心提示:1、播前準備:2月中旬,備好種薯、農藥、化肥和農膜等農用物資。把種薯從地庫中取出,放到12攝氏度左右的室內催芽。 2、切好種薯:保證每一塊種薯至少有12個芽眼,重量在30克左右。將切好的種薯塊進行拌藥處理。藥粉的配方是:用50公斤化石粉加入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
      1、播前準備:2月中旬,備好種薯、農藥、化肥和農膜等農用物資。把種薯從地庫中取出,放到12攝氏度左右的室內催芽。 
       
      2、切好種薯:保證每一塊種薯至少有1—2個芽眼,重量在30克左右。將切好的種薯塊進行拌藥處理。藥粉的配方是:用50公斤化石粉加入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50克。 
       
      3、適時早播:一般在3月5日—15日播種,行距90厘米,株距12厘米,每畝播種量150公斤,每畝種植密度5000株至5200株。每畝施足底化肥:硫酸鉀復合肥50公斤、硫酸鉀20公斤、二銨100公斤。播種后及時蓋膜。 
       
      4、田間管理: 
       
      (1)及時摳膜。馬鈴薯播種后,一般在25—30天開始出苗,此時,要派專人在田間檢查,發現幼苗出土及時將所蓋的農膜摳破,如果摳膜不及時,很容易造成膜內幼苗因高溫而灼傷。待全田有80%左右幼苗出土后及時將農膜全部揭掉。 
       
      (2)中耕培土。馬鈴薯出苗后,大約長到8—10厘米時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高度以露出秧苗4—5厘米最為適宜。在現蕾期,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 
       
      (3)追肥澆水。第一次中耕時,每畝追施硫酸銨20公斤。此外,要及時澆好保苗水、現蕾水和薯塊膨大水。 
       
      (4)及時防治病蟲害。5月中下旬,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并噴施霜霉疫凈預防馬鈴薯晚疫病。5月底至6月初及時防治蚜蟲。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