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 WAP瀏覽 | RSS訂閱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馬鈴薯專題 » 正文

    免耕稻田覆蓋稻草栽培馬鈴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2-19   瀏覽次數:122
    青枯病 一、癥狀表現 發病初期,下部葉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復,2天后,不再復原,由下向上逐漸發展,4天后,病株莖葉萎蔫枯死。 二、防治方法(一)不能與茄科植物連作,與水稻輪作防病效果較好。(二)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田塊種植;多施有機肥,增

       免耕稻田覆蓋稻草栽培馬鈴薯是指晚造水稻收割后稻田免耕開溝,施足基肥后直接在稻田擺種馬鈴薯,再覆土蓋上稻草,收獲時撥開稻草即可分批撿取馬鈴薯的一種輕簡化保護性耕作模式,具有省工、高效、優質、改土等優點,在南方稻區可大面積推廣應用,有效促進稻田增效、農民增收,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增加馬鈴薯產量。其主要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開溝作畦、施足基肥:晚稻收獲時齊泥割稻,淺留稻樁。開溝前一次性均勻施足基肥,畝施足有機肥(腐熟的豬、牛欄糞等)1000-15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并加施免耕肥5-10公斤,不僅可以提供養分,還可以疏松土壤,以利根系生長和養分吸收;播種前用開溝機或人工開溝作畦,畦寬以稻草與稻草對蓋的寬度為宜,一般為1.2-1.5米,溝寬0.35米,溝深0.3-0.4米,溝壁要直,四周要開圍溝,做到溝溝相通,將開溝翻起的泥土均勻鋪蓋在畦面上。

      2、選用良種、適時播種:可選中熟無病傷的脫毒良種,如費烏瑞它、中薯4號、東農303等。冬種馬鈴薯以最低氣溫5℃以上為宜,早播在立春前出苗,易受凍害,應拱架蓋膜保溫;遲播在立春后才出苗,則可不蓋膜,在江西小雪后種就可不蓋膜。馬鈴薯切塊作種時,應保證每個切塊有1-2個芽眼,并用1%石灰水溶液或1%的高錳酸鉀浸種殺菌,也可用草灰抹傷口,促使傷口愈合,用小整薯作種時應以20-30克為好。播種時只需地把薯塊擺在田土上按實即可。

      3、合理密植:一般行距33-45厘米,株距22-25厘米,畝播5000-7000蔸左右。早種稀些,遲種密些;早熟種密些,遲熟種稀些。

      4、覆蓋稻草:每種1畝馬鈴薯,需要2-3畝稻田的稻草覆蓋,蓋草厚度20-30厘米(沒壓實,壓實后約8-10厘米),播種后及時用事先準備好的稻草按稻草與廂垂直、草尖疊對草尖均勻覆蓋整個廂面。

      5、加強管理:在馬鈴薯生長期內不需中耕除草,也不必追肥,但對后期葉片早衰的植株,可用高能紅鉀+0.5%的尿素液進根外噴施2-3次;后期要注意防治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在結薯期到薯塊膨大期可結合噴藥或葉面追肥加天然蕓苔素碩豐481噴施1-2次,以促進薯塊長大。

      6、分批采收:這種方式長出的馬鈴薯基本上都在地表,在收獲期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分批采收,撥開稻草先采收個大的商品薯上市,留下小薯讓其繼續生長,當馬鈴薯苗枯黃后再全部采收。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網站招聘 | 廣告服務 | 信息服務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客服中心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留言 | 魯ICP備10014333號
    ©2008-2011  食品伙伴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