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馬鈴薯專題 » 正文

    馬鈴薯晚疫病綜合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2-19  瀏覽次數:225
    核心提示:1.馬鈴薯晚疫病的危害情況及傳播途徑 (1)晚疫病危害癥狀 植株被侵染后,首先在葉尖或葉緣出現淡褐色水漬狀病斑,天氣干燥時,病斑干枯成褐色,不產生霉輪;濕度大病斑就向外圍擴展,病斑與康健部分無明顯界限(區別早疫病的病斑為同心輪圈),病斑邊緣有白色稀疏的
     
        1.馬鈴薯晚疫病的危害情況及傳播途徑
      (1)晚疫病危害癥狀
      植株被侵染后,首先在葉尖或葉緣出現淡褐色水漬狀病斑,天氣干燥時,病斑干枯成褐色,不產生霉輪;濕度——大病斑就向外圍擴展,病斑與康健部分無明顯界限(區別早疫病的病斑為同心輪圈),病斑邊緣有白色稀疏的霉輪,葉背更明顯。嚴重時病斑擴展到主脈、葉柄或莖,使葉片萎蔫下垂,最后整個植株變為焦黑,空氣干燥就枯萎,空氣濕潤葉片就腐爛。
      薯塊受侵時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規則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的薯肉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壞死部分。薯塊可以在田間發病爛掉,也會在田間受侵染而儲藏后大量腐爛。
      (2)晚疫病的傳播途徑
      馬鈴薯晚疫病病菌屬藻菌綱,霜霉目,疫霉屬。帶菌種薯是主要的侵染來源,收獲時要即時將病薯塊清開,尤其是做種薯的薯塊,更應仔細檢查有無侵染現象。否則,播種時把輕微感染的薯塊播進地里,芽塊上的菌絲體隨幼芽、芽條和植株向上生長,當遇到空氣濕度在75%以上,氣溫在10℃以上條件時,葉子就出現病狀,形成中心病株,病葉上產生的白霉(孢子梗、孢子囊)隨風、雨、霧、露和氣流向周圍植株上發展,一部分落入土中侵染正在生長的薯塊。
      2.馬鈴薯晚疫病綜合防治技術
      (1)加大健康種薯的推廣應用
      最好選用當年調運的健康種薯種植,各地要建立無病種薯基地,保證種薯不帶菌,有效從種源上降低病菌的侵染源,是晚疫病綜合防治的關鍵一步,也是馬鈴薯增產的有效途徑。
      (2)消滅中心病株,抓好藥劑防治的時機
      中心病株一旦發現,一定要拔除,深埋消滅,藥劑防治晚疫病,是目前廣泛應用有明顯作用的技術手段。經過實驗篩選,58%甲霜靈錳鋅是一種對晚疫病有很好防效的農藥(比對照增產50.9%),應在中心病株出現的6月上中旬就開始噴藥防治。一般在十到十四天左右連噴三次農藥,中心病株周圍30~50米范圍特別仔細噴藥,若雨水頻繁,噴藥時間間隔縮短,增加一到二次。一定要注意群防群治。
      (3)改進栽培技術,加強田間管理
      在低洼集水的地塊,一定要注意開溝排水,以降低田間濕度,抑制病害發展;結合中耕培土,阻止病菌滲入塊莖,降低薯塊發病率。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