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食品保健驗方集 » 正文

    青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12-12  瀏覽次數:415
    核心提示:【性味】酸、平、無毒。 【歸經】入肝,脾、肺、大腸。 【功效】止渴生津,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痛。 【主治】蛔厥腹痛,嘔吐蛔蟲,夏季痧氣,泄瀉痢疾。 【說明】烏梅,是用未成熟的青梅,或成熟的黃梅經煙火熏制而成,因為外皮呈烏褐色,故稱烏梅,入中藥用。

      【性味】酸、平、無毒。

      【歸經】入肝,脾、肺、大腸。

      【功效】止渴生津,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痛。

      【主治】蛔厥腹痛,嘔吐蛔蟲,夏季痧氣,泄瀉痢疾。

      【說明】烏梅,是用未成熟的青梅,或成熟的黃梅經煙火熏制而成,因為外皮呈烏褐色,故稱烏梅,入中藥用。未成熟的果實呈青色,叫青梅,亦入中藥用。浸酒稱青梅酒,是夏令家庭防暑治痧的飲料。青梅用鹽水夜浸日曬,經十天后起白霜,稱白霜梅,亦入藥用。

      【青梅食療方精選】

      1、大烏梅十枚,或加川椒6克,苦楝皮25克,水煎分兩次服,治蛔厥腹痛,嘔吐蛔蟲。

      2、烏梅10至20枚,水煎成濃液與烏梅頻頻含服,治魚骨鯁喉。

      3、烏梅十個煎濃湯,飯前空腹飲服,對腹瀉痢疾等腸道傳染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4、青梅酒的制法與功效
       制法:取肥大烏梅若干,放瓶內加高粱酒浸泡,酒以浸沒青梅約一二寸為度,密封一個月后即可飲用,此酒以越陳越好。
       治療:
       (1)飲用適量青梅酒或浸酒的青梅一個,有止嘔、止痛、止瀉、止痢作用,對夏季痧癥、腹痛嘔吐、腹瀉痢疾有治療作用。
       (2)用青梅酒局部患處擦試,可治風濕筋骨痛,坐骨神經痛,扭挫傷,腰肌勞損,腰痛。

      5、青梅膏、丸的制法與功效
       制法:取肥大青梅十斤,煮至極爛,去核,過濾后再煎,濃縮成稠厚之膏即青梅膏,捻成丸藥如黃豆大即青梅丸。
       治療:
       (1)用青梅膏涂患處,治皮膚表層血管瘤,雞眼,贅疣。
       (2)治療小兒突然發高燒(甚至抽搐),口鼻呼熱氣而大便秘結者。先用蓖麻油之類通便,再用烏梅丸一至三粒開水溶化,白糖水調服。若飯后吞服三丸,每日兩次,可預防腸道傳染病。若內服10克,一日三次,則治牛皮癬,婦女月經過多,崩漏。青梅食療方推薦。

      6、青梅煮酒:青梅30克,黃酒100毫升,同蒸20分鐘,每次溫服10-30毫升,可治食欲不振,蛔蟲腹痛,慢性消化不良泄瀉等癥。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