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中國的經濟真菌 » 正文

    膠陀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10-09
    核心提示:編號 PRB.1273 圖 例 中文學名 膠陀螺 拉丁學名 Bulgaria inguinans (Pers.) Fr. 中文別名 豬嘴蘑、木海螺 同物異名 圖 1273 膠陀螺 : 1. 子囊盤, 2. 孢子, 3. 子囊及側絲 分類地位 蠟釘菌目、膠陀螺科、膠陀螺屬 形態特征 子囊盤較小,黑褐色,似陀螺狀又似豬咀。直

    編號 PRB.1273

    中文學名 膠陀螺
    拉丁學名 Bulgaria inguinans (Pers.) Fr.
    中文別名 豬嘴蘑、木海螺
    同物異名  
    圖 1273 膠陀螺 : 1. 子囊盤, 2. 孢子, 3. 子囊及側絲
    分類地位 蠟釘菌目、膠陀螺科、膠陀螺屬
    形態特征 子囊盤較小,黑褐色,似陀螺狀又似豬咀。直徑約4cm,高2-3cm,質地柔軟具彈性。除子實層面光滑外,其它部分密布簇生短絨毛。子囊近棒狀,35-40μm×3-3.5μm,內有孢子4-8個。孢子卵圓形,近梭形或腎臟形,10-12(15)μm×5.4-7.6μm。側絲細長, 線形, 頂端稍彎曲, 淺褐色。
    生態習性 夏秋季在樺樹、柞木等闊葉樹的樹皮縫隙成群或成叢生長。
    分布地區 吉林、河北、河南、遼寧、四川、甘肅、云南等。

    有人采食,但有人食后中毒,發病率達35%。屬日光過敏性皮炎型癥狀。潛伏期較長,食后3小時發病,一般在1-2天內發病。開始多感到面部肌肉抽搐,火燒樣發熱,手指和腳趾疼痛,嚴重者皮膚出現顆粒狀斑點,指針剌般疼痛,皮膚發癢難忍。在日光下越重。經4-5天后漸好轉,病程長者可達15天。發病過程中伴有輕度惡心,嘔吐、其毒素屬光過敏物質卟啉(porphyrins),故經光照后產生過敏反應。一般用抗組織胺藥物撲爾敏、苯海拉明等脫敏藥物效果良好。另外,此菌含過敏性物質可能經研究用于醫藥等方面。
    膠陀螺往往出現在栽培香菇的段木上,與香菇爭奪養分,影響其產量。
    #p#分頁標題#e#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68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