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中國的經濟真菌 » 正文

    玉米黑粉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10-06
    核心提示:編號 PRB.1121 圖 例 中文學名 玉米黑粉菌 拉丁學名 Ustilago maydis (DC.) Corda 中文別名 玉蜀黍黑粉菌 同物異名 圖 1121 玉米黑粉菌 : 1. 孢子堆生長在玉米穗柱上, 2. 孢子 分類地位 黑粉菌目、黑粉菌科、黑粉菌屬 形態特征 孢子堆的小大、形狀不定,多呈瘤狀,直

    編號 PRB.1121

    中文學名 玉米黑粉菌
    拉丁學名 Ustilago maydis (DC.) Corda
    中文別名 玉蜀黍黑粉菌
    同物異名  
    圖 1121 玉米黑粉菌 : 1. 孢子堆生長在玉米穗柱上, 2. 孢子
    分類地位 黑粉菌目、黑粉菌科、黑粉菌屬
    形態特征 孢子堆的小大、形狀不定,多呈瘤狀,直徑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層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組織形成或混雜部分,有時還帶黃綠色或紫紅色,后漸變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冬孢子黃褐或褐黑色,球形至橢圓形或罕不規則,表面密布小疣,直徑8-12μm。
    生態習性 寄生在玉米(Zea mays)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間,其各部位均可生長。冬孢子在土壤、糞肥、病株殘體等處越冬,次年經空氣傳播到玉米株上發生。
    分布地區 河北 、山西、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廣東、寧夏等。目前我國玉米產區均有分布。

    此菌分布極廣泛,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幼嫩時可以食用,也有生食,有甜味,炒食另有風味。經常食用可預防和治療肝臟系統和胃腸道潰瘍,并能助消化和通便。在培養液中含有谷氨酸、賴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組氨酸等16種氨基酸。此菌可加工藥用,將新鮮的孢子堆摘下或將老熟后的收集(孢子粉)煉蜜丸,備用。其性寒、味甘,利肝臟益肝胃和解毒作用。又治神精衰弱,小兒疳積。該菌還產生黑粉菌酸 ,作香料工業中合成麝香類的原料。其菌液對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生產一種異生長素,吲哚乙酸,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長。
    #p#分頁標題#e#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68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