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中國的經濟真菌 » 正文

    蜜環(huán)菌、棒蘑、榛子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7-09-06
    核心提示:編號 PRB.0252 圖 例 中文學名 蜜環(huán)菌、棒蘑、榛子蘑 拉丁學名 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 : Fr.) Karst.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 Armillaria mellea (Vahl. : Fr.) Qul. 圖 252 蜜環(huán)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擔子 分類地位 傘菌目、白蘑科、小蜜環(huán)菌屬 形態(tài)特征 子

    編號 PRB.0252

    中文學名 蜜環(huán)菌、棒蘑、榛子蘑
    拉丁學名 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 : Fr.) Karst.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 Armillaria mellea (Vahl. : Fr.) Quél.
    圖 252 蜜環(huán)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擔子
    分類地位 傘菌目、白蘑科、小蜜環(huán)菌屬
    形態(tài)特征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直徑4-14m,淡土黃色、蜂蜜色至淺黃褐色,老后棕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鱗片,邊緣具條紋。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帶肉粉色,直生至延生,稍稀,老后常出現(xiàn)暗褐色斑點。菌柄細長,圓柱形,稍彎曲,長5-13cm,粗0.6-1.8cm,同菌蓋色,有縱條紋和毛狀小鱗片,纖維質,內部松軟變至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環(huán)白色,生柄的上部,幼時常呈雙層,松軟,后期帶奶油色。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或稍帶黃色,光滑,橢圓形或近卵圓形,7-11.3μm×5-7.5μm。
    生態(tài)習性 夏秋季在針葉或闊葉樹等多種樹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叢生。菌絲體或菌絲索能在暗處發(fā)熒光。
    分布地區(qū) 穎薄⑸轎鰲⒑諏??⒓?幀⒄憬?⒏=ā⒐鬮鰲⑸攣鰲⒏仕唷⒛諉曬擰⑿陸?⑺拇ā⒃頗稀⑶嗪!⑽韃氐熱??魘∈小?

    可食用,東北通稱榛蘑,產量大。在人工栽培天麻中,利用其共生關系,提高了天麻的產量和質量。近年來國內又進一步研究,治療多種疾病。蜜環(huán)菌除浸害很多樹木形成根朽病外,還浸染樹木發(fā)生白色腐朽導致死亡,危害林木嚴重。另外,此種可人工栽培和利用菌絲體發(fā)酵培養(yǎng)。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69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