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中國的經濟真菌 » 正文

    裂褶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04
    核心提示:編號 PRB.0044 圖 例 中文學名 裂褶菌 拉丁學名 Schizophyllum commne Fr. 中文別名 白參(云南)、樹花(陜西) 同物異名 圖 44 裂褶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擔子 分類地位 傘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屬 形態特征 子實體?>?侵本?.6-4.2cm,質韌,白色至灰白色,

    編號 PRB.0044

    中文學名 裂褶菌
    拉丁學名 Schizophyllum commne Fr.
    中文別名 白參(云南)、樹花(陜西)
    同物異名  
    圖 44 裂褶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擔子
    分類地位 傘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屬
    形態特征 子實體小。菌蓋直徑0.6-4.2cm,質韌,白色至灰白色,被有絨毛或粗毛,扇形或腎形,具多數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從基部輻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時淡紫色,沿邊緣縱裂而反卷。柄短或無。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棍狀,5-5.5μm×2μm。
    生態習性 春至秋季生于闊葉樹及針葉樹的枯枝及腐木上。
    分布地區 幾乎全國各省區均有此種。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內蒙古、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甘肅、西藏、四川、貴州、云南等。

    可食用。此菌含裂褶菌多糖,實驗表明對動物腫瘤有抑制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對大白鼠吉田瘤和小白鼠肉瘤37 的抑制率為70-100%。我國云南民間常把此菌與雞蛋燉服,治白帶有效。裂褶菌在云南產的氣香味鮮,稱之“白參”,食用有滋補、強身的作用。裂褶菌是段木栽培香菇、木耳或毛木耳或銀耳時的“雜菌”,其繁殖生長快,數量多,影響比較大。另外使木質部產生白色腐朽。含有纖維素酶,并能產生蘋果酸(L-malic acid C2H2O4),菌絲深層發酵時還大量產生有機酸,在食品工業、醫藥衛生、生物化學等方面應用廣泛。還可產生促生素吲哚乙酸。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77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