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秋季養生 » 正文

    秋季食艾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7-21
    核心提示:艾是我們常說的中醫之草。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傷人肌脈。故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即:患了七年的慢性病,用艾三年便可治愈)。艾葉芳香,性味苦、辛、溫,宜入肝、脾和腎,具有散寒除濕、

        艾是我們常說的“中醫之草”。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傷人肌脈。故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即:患了七年的慢性病,用艾三年便可治愈)”。艾葉芳香,性味苦、辛、溫,宜入肝、脾和腎,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的功效,適用于虛寒引起的月經過多、崩漏、妊娠下血、痛經、小腹冷痛等病癥。民間常用艾葉煎服治療菌;艾葉與地膚子、蒼生等混合后,用水煎煮熏洗,治療濕癬瘙癢;艾葉干品50克,加水400毫升浸泡5小時,煎煮過濾后口服治療慢性氣管炎;艾葉陳品50克,加水1500毫升,浸洗患處治療黃水瘡。

        艾葉中含有軟性樹脂、揮發性精油、葡萄糖、鞣酸、氯化鉀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成分。其所含的苦艾葉素能刺激血管收縮,增強人體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作用,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傷寒桿菌、結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液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和某些引起皮膚疾患的真菌,以及腺病毒、流感病毒具有殺滅和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艾葉還有解毒抗癌作用,適用于胃癌、乳腺癌癥狀的緩解和病情的控制,亦可用于甲狀腺癌、腸癌、惡性淋巴瘤的輔助治療。

        另外,艾的營養價值也不容小覷。每100克野艾嫩莖葉含胡蘿卜素5.28毫克、B族維生素0.33毫克、維生素C11毫克。艾風干后,葉含蛋白質25.85%,脂肪2.59%,礦物質10.13%。民間也利用艾創造出不少食療食補之品:

        ■艾葉粥

        取干艾葉15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將艾葉加水煎濃汁,去渣后加水、米、紅糖,煮粥食用,可用于婦女虛寒痛經、月經不調、胸腹冷痛的輔助治療(陰虛血熱者不宜食用)。

        ■艾葉茶

        每次取干艾葉3克,沖沸水代茶飲,每日3~4次,適于胃寒疼痛者飲用。

        ■艾酒

        將陰干的艾蒿葉200克裝入布袋,浸入35度白酒約1.8升中,加入砂糖200克,30天后飲用。可用于治腹痛,止咳祛痰。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97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