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藥食同源專題 » 正文

    五加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10-17
    核心提示:原料別名:南五加皮、刺五加、北五加皮、刺五甲加皮、五夾皮、川加皮、酒加皮、酒五加皮、炒五加皮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6至12克;浸酒;或入丸、散。?/TD 推薦菜品:白花蛇祛濕酒 驅風蛇酒 續斷烏蛇酒 強補豬肝 刺五加精 五加皮詳細介紹 原

    原料別名:南五加皮、刺五加、北五加皮、刺五甲加皮、五夾皮、川加皮、酒加皮、酒五加皮、炒五加皮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6至12克;浸酒;或入丸、散。?/TD> 
    推薦菜品:白花蛇祛濕酒 驅風蛇酒 續斷烏蛇酒 強補豬肝 刺五加精  
     
     
     
    五加皮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五加皮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和無梗五加等的根皮。細柱五加屬落葉灌木,無梗五加屬灌木或小喬木,生于海拔200至1600米的灌木叢中、林緣、山坡路旁、原野等較潮濕處,有栽培;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到地。
    此外同屬植物在不同地區作五加皮入藥的尚有:紅毛五加、糙葉五加、藤五加、烏蘞莓。
    夏、秋季采挖根部,除掉須根,洗凈,剝皮,抽去木心,曬干。栽培的宜于種后3于4年后采挖。
    五加皮呈不規則卷筒狀,長5至15厘米,直徑0.4至1.4厘米,厚0.2厘米,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縱皺及橫長皮孔,內表面淡黃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易折,斷面不整,灰白色。氣微香,味微辣而苦。以皮厚氣香,斷面白色者為佳。
     
    營養分析
    1.祛風鎮痙。可用于急慢驚風、破傷風引起的痙攣抽搐、角弓反張、口噤,有較好的祛風鎮痙作用。
    2.散結攻毒。治療瘡瘍腫或瘰疬潰爛,可配其他藥調敷。亦可用于治療毒蛇咬傷。
    本品辛溫有毒,主入肝經,其息風、通絡之功,近于全蝎而作用更強,用治肝風、頑痹等癥,常相須為用。
    相關人群
    陰虛火旺者慎服
     
    食物相克
    本品與蜘蛛、桑葉相克。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1. 凡風痹不仁,四肢攣急疼痛者,可用本品一味酒漬溫服。
    2. 凡小兒初生,胎寒身軟者,可與當歸、茯苓、木香等配伍,以增養血健脾之功。
    3. 凡五勞七傷,血氣乏竭,陽痿羸弱諸癥,均可以本品浸酒常服;或與枸杞根皮釀酒飲服。
    食療作用
    五加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微香散降;
    具有祛風除濕,強筋壯骨,補腎益肚,活血利水;
    主治風寒濕痹,寒濕腰痛,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陽痿虛羸,血勞經閉,跌打損傷,腳氣,水腫,小便不利,陰囊濕癢。

     
    其他相關
    五加亦稱五佳、五花,《綱目》云:“此藥以五葉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因藥用其根皮,故名五加皮。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50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