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藥食同源專題 » 正文

    馬齒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10-17
    核心提示:原料別名:馬齒草、馬莧、長命菜、馬齒龍芽、醬瓣豆草、瓜子菜、五行草、灰莧、馬踏草、安樂菜、酸莧、耐旱菜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推薦菜品:炒馬齒莧 馬齒莧炒雞蛋 火腿拌馬齒莧 蒜泥馬齒莧 馬齒莧菜肉片湯 馬齒莧炒黃豆芽 綠豆馬齒莧湯 蒜味馬齒菜 拌馬齒莧 馬齒
    原料別名:馬齒草、馬莧、長命菜、馬齒龍芽、醬瓣豆草、瓜子菜、五行草、灰莧、馬踏草、安樂菜、酸莧、耐旱菜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推薦菜品:炒馬齒莧 馬齒莧炒雞蛋 火腿拌馬齒莧 蒜泥馬齒莧 馬齒莧菜肉片湯 馬齒莧炒黃豆芽 綠豆馬齒莧湯 蒜味馬齒菜 拌馬齒莧 馬齒莧茶  
     
     
     
    馬齒莧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馬齒覓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它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故又稱“五行草”。是古籍上早有記載的對人類有貢獻的野菜。民間又稱它為“長壽菜”、“長命菜。”
    馬齒莧全草多皺縮卷曲成團,莖圓柱形,長10至30厘米,直徑1至3毫米,表面棕褐色,葉易破碎,完整葉片倒卵形,綠褐色,長1至2.5厘米,寬0.5至1.5厘米,先羰鈍平或微缺,全緣。花少見,黃色,生于枝端,蒴果圓錐形,內含多數細小黑色種子。氣微,味微酸而帶粘性。以株小、質嫩,葉多,青綠色者為佳。
    現代分析知馬齒莧每百克鮮莖葉含水分92 克,蛋白質2,3 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3 克,鈣85 毫克,磷56 毫克,鐵1.5 毫克,胡蘿卜素2.23毫克,維生素C23 毫克。還含有大量去甲基腎上腺素和多量鉀鹽,含有不少二羥乙胺、蘋果酸、箭蕩糖、維生素B1、B2 等營養成分,藥理實驗證實:它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都有強力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
     
    營養分析
    1.清熱涼血治痢。主治熱毒血痢及濕熱痢疾。
    2.消熱解毒消癰。可治火毒瘡瘍。
    本品酸寒,入心經走血分,功能涼血止血,解毒療癰;入大腸又善清涼血治痢。為血痢、瘡毒所常用。
    馬齒莧具有解毒、消炎、利尿、消腫的功效。對糖尿病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生草藥性備要》載:“治紅痢癥,清熱毒,洗痔瘡疳疔”。《滇南本草》載:“益氣,清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療瘡紅腫疼痛”。《本草綱目》說它“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后虛汗”。
    本品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脾胃虛寒、腸滑腹瀉者、便溏及孕婦不宜食用。
    食物相克
    本品與鱉甲相克。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治血痢可取馬齒莧二大握(切),加梗米適量共煮粥,不放鹽、醋,空腹淡食。
    凡血熱崩漏者,可與茜草、蒲黃等配伍;若尿血、便血、痔血等,則可單味內服;本品治帶下,可配黃柏、棒白皮等;治淋證,可伍石韋、車前子等;治濕瘡,可與白礬、兒茶等同用;治急性濕疹,可與苦參、大黃等配伍。
    食療作用
    本品味酸,性寒;入大腸、肝、脾經。質粘滑利。
    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癰利尿,除濕通淋。
    主治熱毒瀉痢,癰腫瘡癤,丹毒,瘰疬,目翳,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帶下,熱淋,陰腫,濕癬,白禿。
    其他相關
    本品葉如馬齒,性滑似莧,故名馬齒莧。蘇公布曰:“一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綱目》云:“其葉比并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故名。其性耐久難燥,故有長命之稱。”耐旱菜義同。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43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