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藥食同源專題 » 正文

    麻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10-17
    核心提示:原料別名:龍沙、卑相、卑鹽、狗骨、草麻黃、色道麻、潔力根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推薦菜品:附子冰糖燉冬瓜 薄荷參黃茶 麻黃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和中麻黃的草質莖。主產于山西、河北、甘肅、內蒙等地。原植物喜涼爽干燥氣候,耐嚴寒,
    原料別名:龍沙、卑相、卑鹽、狗骨、草麻黃、色道麻、潔力根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推薦菜品:附子冰糖燉冬瓜 薄荷參黃茶  
     
     
     
    麻黃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和中麻黃的草質莖。主產于山西、河北、甘肅、內蒙等地。原植物喜涼爽干燥氣候,耐嚴寒,多生于沙質土壤中。8至10月間割取部分綠色莖枝,或連根拔起,去凈泥土及根部,放通風處晾干,或晾至6成干時,再曬干。
    草麻黃莖草質,細長圓柱形,略扁,少分枝,直徑1至2毫米,節明顯,節間長2至6厘米,表面淺綠色或黃綠色,節上有膜質鱗葉,長3至4毫米,下部約1/2合生成鞘狀,上部2(稀3)裂,裂片銳三角狀披針形,先端灰白色,反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外圈黃綠色,髓部暗紅棕色,氣微香,味微苦,澀。木賊麻黃莖草質,多分枝,直徑1至1.5毫米,無粗糙感,節間長1.5至3毫米。膜質鱗葉長1至2毫米,下部約2/3合成生成鞘狀,上部2(稀3)裂,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斷面髓部略呈橢圓形。中麻黃,莖草質,分枝較多,直徑1.5至3毫米,有粗糙感;節間長3至6毫米,膜質鱗葉長2至3毫米,下部約1/3全生成鞘狀,上部3(稀2),先端銳尖,微反曲。斷面髓部常呈感觸狀圓形。均以色淡綠或黃綠,內心色紅棕,手拉不脫節,味苦澀者為佳。
     
    營養分析
    1. 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元素,提高人體免疫力。
    2. 含有大量粗纖維,能減輕饑餓感,讓人產生飽腹感,有助于治療糖尿病。
    3. 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減少脂肪在血管內的沉積,對防止高血脂癥、動脈粥樣硬化侑一定療效。
    相關人群
    體虛自汗、盜汗、虛喘及陰虛陽亢者禁服。
    食物相克
    本品與辛夷、石韋相克。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發汗、利水宜生用,止咳平喘多蜜炙用。
    1.用于外感風寒表實證。以惡寒重、無汗、脈浮緊為主要癥狀。用麻黃宣發肌腠,祛散風寒。常與桂枝、荊芥、防風同用,治療感冒初起之表寒證。
    2.用于感受風寒、肺氣不宣的咳嗽氣喘。麻黃能宣肺發,平喘咳,可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哮喘。若兼有水濕內停,可配祛寒化飲的干姜、細辛、半夏,加強散寒祛痰止咳作用,如小青龍湯。如屬肺熱喘咳,可配石膏同用,以清泄肺熱平喘,如麻杏石甘湯。
    3.用于是治療有表證的水腫,借其發汗利水的作用以消水腫,常配生姜、白術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食療作用
    本品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體輕宣散,可升可降。
    功能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溫經通腠。主治風寒表實,惡寒發熱,無汗鼻塞,頭身疼痛;麻疹不透,風疹瘙癢;實邪壅肺,咳嗽氣喘;水腫,黃疸,小便不利;風濕痹痛,陰疽痰核。
     
    其他相關
    植株色黃而味麻,故名麻黃。一說,麻同麼,細小之義,因麻典花小而黃,故名。《本草經考注》云:“其色黃,其味麻,故名。”《植物名釋札記》云:“么麼,為細小之義。麻、麼一聲之轉,當亦有細小之義。麻黃之取名,胃其因花小而黃之故。”龍沙,當為龍須以其莖枝細長如須也。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39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