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藥食同源專題 » 正文

    丹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22
    核心提示:原料別名:郄蟬草、赤參、木羊乳、逐馬、奔馬草、山參、紫凡參、紅根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9至15克(大劑量30克);或入?/TD 推薦菜品:丹參冰糖水 烏雞白鳳湯 豬心益心湯 紅花糯米粥 首烏丹參煲紅棗 參棗燉蘑菇 活血茶葉蛋 歸脾麥片粥 杜仲酒
    原料別名:郄蟬草、赤參、木羊乳、逐馬、奔馬草、山參、紫凡參、紅根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9至15克(大劑量30克);或入?/TD> 
    推薦菜品:丹參冰糖水 烏雞白鳳湯 豬心益心湯 紅花糯米粥 首烏丹參煲紅棗 參棗燉蘑菇 活血茶葉蛋 歸脾麥片粥 杜仲酒 丹參海蜇煲  
     
     
     
    丹參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丹參為多年生草本,生于向陽山坡草叢、溝邊、林緣。分布于華東地區及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寧夏等地。春栽春播者,于當年10至11月地上部分枯萎時采收;秋栽秋播者,于第2年10至11月或第3年春季萌發前采收。挖出全株,除去殘莖葉,攤曬,使根軟化,抖去泥沙(忌水洗);運回,曬至5至6成干,將根捏攏;再曬至8至9成干,又捏1次,把須根全部捏斷曬干。
    丹參根莖粗短,頂端有殘留莖基,根數條,長圓柱形,略彎曲,長10至20厘米,直徑3至10毫米,表面棕紅色或暗紅色,粗糙,具縱皺紋。老根外皮疏松,多顯紫棕色,常呈鱗片狀剝落,質硬脆,斷而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紅色,木部灰黃色或紫褐色,導管束放射狀排列,黃白色,氣微,味微苦澀。以條粗壯,色紫紅者為佳。
     
    營養分析
    本品臨床可單味研粉吞服,或與梨蒸服,并宜隨癥配伍。
    相關人群
    月經過多而無瘀血者禁服,孕婦慎服。
    食物相克
    丹參畏堿水,反藜蘆。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1. 血瘀氣滯,心脈瘀阻,癥見胸痹心痛者,可與桃仁、紅花、赤芍、香附等配伍,以增活血祛瘀之功。
    2. 溫病熱入營分,營陰被耗,身熱夜甚,心煩躁擾者,可與犀角(水牛角代)、生地、連翹、金銀花等配伍,以清營涼血。
    3. 乳癰、瘡瘍初起,紅腫疼痛者,可與金銀花、連翹、瓜蔞等配伍,以清熱解毒消腫。
    食療作用
    丹參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腎血分之藥;
    具有活血祛瘀,養血安神,涼血消腫的功效;
    主治瘀血頭、胸、脅、腹疼痛,積聚,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關節痹痛,跌打瘀腫,溫病心煩,血虛心悸,瘡瘍腫毒,丹疹疥癬。
    其他相關
    丹參形似人參,而皮色紅赤如丹,故名丹參。《綱目》云:“五以一色配五臟……丹參入心曰赤參。”《四聲本草》云:“丹參治風軟腳,可逐奔馬,故名奔馬草。”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35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