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藥食同源專題 » 正文

    梔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21
    核心提示:原料別名:黃梔子、黃果樹、山梔子、紅枝子、木丹、卮子、越桃、支子、枝子、小卮子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6至10克;或入丸、散。外用:?/TD 推薦菜品:燈心草粥 干燒杞麥冬筍 梔子粥 梔子仁粥 梔子仁粥 梔子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梔子為茜草科植
    原料別名:黃梔子、黃果樹、山梔子、紅枝子、木丹、卮子、越桃、支子、枝子、小卮子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6至10克;或入丸、散。外用:?/TD> 
    推薦菜品:燈心草粥 干燒杞麥冬筍 梔子粥 梔子仁粥 梔子仁粥  
     
     
     
    梔子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成熟果實。梔子常綠灌木,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有栽培。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等地。于10月中、下旬,果皮由綠轉為黃綠時采收,除去果柄雜物,置蒸籠內微蒸或放入明礬水中微煮,取出曬干或烘干,也可直接將果實曬干或烘干。
    梔子果實呈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至3.5厘米,直徑1至1.5厘米。表面紅棕色或紅黃色,微有光澤,有6至8條翅狀縱棱,棱間有一條明顯的縱脈紋,并有分枝,頂端殘存萼片。先端有6至8條長形裂片,基部稍尖,有殘留果梗。果實薄而脆,略有光澤;內表面鮮黃色,有光澤,具2至3條隆起的假隔膜,種子多數,扁卵圓形,集結成團,深紅色或紅黃色,表面密具細小疣狀突起,氣微,味微酸而苦。以皮薄,飽滿,色紅黃者為佳。
     
    營養分析
    利水滲濕,泄熱消飲。主治小便不利,熱水林,水腫脹滿,泄勁瀉,痰飲眩暈,遺精,腳氣,黃疸,疝氣。
    相關人群
    凡脾胃虛寒者便溏者慎服。
    食物相克
    本品與海蛤、文蛤相克。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1. 瀉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除煩嘔宜姜汁炒。
    2. 清利濕熱。用于肝膽濕熱的發黃,常配菌陳、大黃同用,如菌陳蒿湯。
    3.本品配黃芩,能瀉肺火;再加淡豆豉,能雙解表里之熱,配以黃芩,能瀉三焦火、清心熱。
    4. 梔子配以生地、丹皮,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吐衄尿血。
    5. 梔子配以黃柏、茵陳,能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
    6. 過去在臨床應用方面有山梔皮去肌表熱、山梔仁清心熱的用法,現在上海地區已予簡化,均用整個梔子,不再分梔皮、梔仁。
    食療作用
    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胃、三焦胞絡六經;可長可降;
    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解毒;
    主治熱病心煩不眠,肝火頭痛目赤,胃熱消渴,濕熱黃疸、淋癥,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瘡瘍腫毒,外傷腫痛。
    其他相關
    梔子亦作卮子,卮為古代酒器,梔子其形與卮子相似,故借以為名。《綱目》云:“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梔。”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33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