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藥食同源專題 » 正文

    鉤藤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20
    核心提示:原料別名:雙鉤藤、鷹爪風、吊風根、金鉤草、倒掛刺、釣藤、吊藤、鉤藤鉤子、釣鉤藤、釣藤勾、雙鉤藤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9至15克;或入散劑。 推薦菜品:天麻鉤藤茶 鉤藤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鉤藤為茜草科植物鉤藤、大葉鉤藤、華鉤藤等的干燥
    原料別名:雙鉤藤、鷹爪風、吊風根、金鉤草、倒掛刺、釣藤、吊藤、鉤藤鉤子、釣鉤藤、釣藤勾、雙鉤藤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9至15克;或入散劑。
    推薦菜品:天麻鉤藤茶  
     
     
     
    鉤藤詳細介紹  
     
     
    原料介紹
    鉤藤為茜草科植物鉤藤、大葉鉤藤、華鉤藤等的干燥帶鉤莖枝。鉤藤常綠木質藤木,生于山谷溪邊濕潤疏林中。分布于陜西、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地大葉鉤藤生于山地次生林中。分布于廣、廣西、云南等地;華鉤藤生于山地林中,分布于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栽后3至4年,當春季發芽前或秋后嫩枝長老時,剪下帶鉤莖枝,切成3厘米長的帶鉤小段,曬干,或蒸后曬干。
    1. 鉤藤莖枝為圓柱形或類方柱形,直徑2至6毫米。表面紅棕色、紫棕色或棕褐色,有細縱紋,無毛。莖上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鉤,有的為單鉤,鉤長1至2厘米,形如船錨。體輕,質硬。橫切面外層棕紅色,髓部淡棕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
    2. 大葉鉤藤莖枝方柱形,兩側有較深的縱溝,直徑2至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淺棕色,被褐色毛。鉤長1.7至3.5厘米,向內彎曲成半圓形,末端膨大成小球,斷面髓部常中空。
    3. 華鉤藤莖枝為方柱形,四角有棱,直徑2至5毫米。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鉤長1.3至2.8厘米。鉤基部枝上有半圓形的托葉,基部扁闊。體輕,質松,斷面髓部白色。
    均以質堅,色紅褐或棕褐、有鉤者為佳。
     
    營養分析
    1.熄風止痙。治療肝經熱盛、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抽搐及急驚風。
    2.清熱平肝。本品能除風熱、清頭目、平肝陽,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目赤、目眩等癥狀,也可用于外感風熱的頭痛。
    本品味甘性涼,主入肝經,功能清肝熱,平肝陽,息肝風,為肝經陽盛、風動之要藥。
     
    相關人群
    脾胃虛寒及無陽熱實火者慎服。
    食物相克
    不宜于烏頭類藥材同用。
    相關人群
     
    制作指導
    1. 入湯宜后下,不宜久煎。
    2. 肝火上逆,發熱頭痛鼻衄者,可與黃芩、梔子、大黃等配五,以清泄肝火。
    3. 熱盛動風,高熱抽搐,甚至昏迷痙厥者,可與羚羊角、鮮生地、生白芍等同用,以清熱涼肝熄風。
    食療作用
    鉤藤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肝、心包經;質堅潛降;
    具有清熱平肝,熄風止痙的功效;
    主治肝火上逆頭痛目赤,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熱盛動風驚癇,小兒驚風,夜啼,子癇,中風癱瘓,肢節攣急。
    其他相關
    本品因藤莖間有刺若釣鉤,故名鉤藤。原稱釣藤,《綱目》云:“釣藤,其刺曲如釣鉤,故名。或作吊,從簡耳。”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31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