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物流營銷專題 » 正文

    如何衡量第三方物流效率的指標?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1-22

      根據企業的不同角度,衡量物流效率的指標可分為:經濟性指標、技術性指標、社會性指標。

      (1)經濟性指標。該指標要涉及到成本和效益兩個方面,能夠全面反映企業實施第三方物流經濟性,具體表述如下:

      固定成本,包括基建投資及車輛、倉庫、辦公用房等固定資產占用;可變成本,包括人員薪金如工資、津貼、獎金等,營運消耗如燃油、材料消耗、物流設備折舊與維修等,物流企業外付費用如港口費、養路費等,還包括事故損失、管理費開支及其他臨時性物流費用支出;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務模式后的直接經濟收益;時間節約的經濟效益;物流運作能力加強的經濟效益。

      (2)技術性指標。主要從技術上衡量第三方物流實施后各項指標的表現程度:

      快速性,指物流過程的迅速程度;便利性,指企業實施第三方物流后利用物流手段的方便程度;直達性,貨物從起點出發,無需辦理中轉而直接抵達目的地的特性,它包括單一物流方式的單運直達和多種物流方式的聯運直達;安全性,指在物流過程中不發生意外,正常運達目的地的特征;舒適性,特指企業在接受物流服務過程中所感受到的舒適程度,這主要取決于物流方式、運載工具設備、運行時間長短及服務水平;靈活性,指運載工具對物流線路的非依賴程度及采取某種臨時性緊急措施的可能程度。

      (3)社會性指標,主要從宏觀的角度來衡量第三方物流的出現對整個社會的影響程度:

      社會節約程度,指社會全部資源的整體優化配置程度;社會綜合發展程度,指第三方物流的出現與發展對社會整體綜合發展狀況的貢獻程度;提高物流的整體服務質量,指第三方物流的出現與發展對整個物流行業服務水平的提升程度。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91 second(s), 353 queries, Memory 1.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