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態學 » 正文

    群落結構(community structure)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10-11
        群落是一個有機的、有規律的系統,它具一定結構。其空間結構明顯地表現在垂直分層上,稱為垂直結構:森林群落分為林冠、下木、灌木、草本和地被等層次,各種動物也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中占據一定的位置。森林群落的水平結構表現在鑲嵌性上,即組成群落的植物在水平方向的分布不均勻和斑塊性。根據光照、水溫、溶氧量等,可將水生群落分為上湖層、溫躍層和下湖層。一般來說,群落垂直分層越多,動物種類也越豐富。群落結構亦隨時間而改變,如群落的季相。夏天,溫帶落葉闊葉林中林木茂盛,動物種類和數量也多;冬季,樹葉脫落,草被枯黃,某些鳥遷飛,一些動物則冬眠,這就是群落時間結構的表現。物種多樣性結構在不同群落中也有差異:熱帶雨林中物種十分豐富,沒有明顯的優勢種。北方針葉林中冷杉和云杉等占優勢,動物種類相對貧乏。群落結構還表現在生活型組成上,根據休眠或復蘇芽位置的高低和保護方式,將高等植物分為高芽位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種生活型。不同地理區域的群落,有不同生活型的植物,這就是生活型譜上的特征。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733 second(s), 1347 queries, Memory 3.5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