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理學 » 正文

    流行性出血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10-20

      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又稱“伴有腎病綜合征的出血熱”,或“出血性腎病腎炎”。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屬RNA型,直徑約95納米,呈圓球狀,外有包膜。對乙醚、氯仿敏感,在60℃和紫外線照射下可使其滅活。鼠類為其貯存宿主和傳染源,農村主要傳染源為黑線姬鼠,城市主要傳染源是大家鼠和褐家鼠。實驗室受感染的大白鼠也可作為傳染源引起實驗人員發病。感染后有較持久的免疫力。本病流行廣泛,全年均可發病,但北方1112月、南方11~次年1月或57月份發病較多。流行多見于野外作業人群。潛伏期746天,一般為2周。臨床表現以發熱、出血、蛋白尿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經歷以下五個階段:發熱期持續37日;低壓期或休克期自第47日起,持續數小時至6天,少尿期第58天起,持續25天;多尿期第914天起,持續12周;恢愎期第4周起,持續6周或更長。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治療中根據各期病理生理變化,采取綜合措施,調整機體內環境紊亂,預防可能發生的損害。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和就地搶救。由于小血管損害,可出現休克、出血和腎功能衰竭,治療中把好休克關、尿毒癥關和出血關,使病人越過險期恢復健康。預防應以防鼠滅鼠為中心。每年應有3次大面積的突擊滅鼠。野外營地或工棚應挖防鼠溝,并創造條件使人員睡高鋪,保管好糧食和各種食品,防止被鼠的排泄物污染。不要在草地和稻草上坐臥,不要用手抓老鼠。皮膚傷口要及時包扎,防止被鼠的排泄物污染。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49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