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理學 » 正文

    霍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10-20
      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此病傳播迅速,易出現世界性大流行。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熱帶地區全年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季為多。霍亂弧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呈弧形或逗點狀。弧菌產生的外毒素,為致病的主要因素。霍亂弧菌在河水、井水中可存活13周,在海水中存活時間更長。在鮮肉、貝類食物、水果、蔬菜上可存活12周,但對熱、干燥及一般消毒劑都很敏感。加熱55℃經15分鐘或煮沸后立即死亡。人是霍亂弧菌的唯一宿主。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霍亂弧菌隨患者糞便及嘔吐物排出,以污染的水、食物、手或蒼蠅等為媒介,經口侵入人體。進入人體后的霍亂弧菌粘附于小腸粘膜的上皮細胞表面,大量繁殖。此菌產生的外毒素,激活腸上皮細胞膜中的腺苷酸環化酶,使細胞形成大量環腺苷酸(cAMP),促進了腸液的過量分泌,造成劇烈瀉吐。病后能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但不鞏固。潛伏期從數小時到7日,一般為12日。多數患者起病突然,以劇烈頻繁腹瀉開始(多無腹痛或里急后重),接著出現噴射性嘔吐。患者一般不發熱。由于劇烈瀉吐,使水和電解質大量損失,常引起脫水、休克、周圍循環衰竭和電解質紊亂、低鉀癥及酸中毒等。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時搶救,否則死亡率很高。預防霍亂的措施是:(1)將病人立即隔離治療,對患者周圍的人群進行檢查,發現帶菌者也應隔離治療。病人及帶菌者的排泄物、食具等應徹底消毒。(2)做好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腐敗、變質食品及生的或半熟的水產品;消滅蒼蠅和蟑螂。(3)對重點人群進行霍亂疫苗的預防接種和藥物預防。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33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