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理學 » 正文

    心肌梗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10-13

      心肌的缺血性壞死。在臨床上常表現為胸痛、急性循環功能障礙,并出現心肌急性損傷、缺血和壞死,釋放出心肌酶,使血中相關的酶活力增高,心電圖可有進行性改變。歐美國家發病率較我國高。我國年發病率為0.20.6‰,京津地區較南方為多,近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住院病歷有增多趨勢。90%的心肌梗塞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少數由梅毒性主動脈炎、冠狀動脈栓塞及冠狀動脈痙攣引起。男女發病人數約為25140歲以上占絕大多數。女性發病年齡較男性晚10年左右。發病前常有明顯誘因,如情緒波動、體力負荷過重、飽餐、高脂飲食、感染、手術、休克等,有時可在睡眠中發病。因為上述情況會造成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側支循環尚未充分建立,一旦心肌嚴重而持久缺血超過1小時便可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發病突然,常見劇烈胸痛、惡心、嘔吐,常并發心律失常、低血壓、休克、心力衰竭。心電圖呈現ST段弓背樣抬高,異常深大Q波及T波倒置;臨床化驗可見血中心肌酶活力增高;放射性核素診斷陽性率為9095%;近年由于治療手段的改進,心肌梗塞(起病后8周時)病死率由過去的3040%,下降至1015%。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長期服用小劑量抗血小板集聚藥,有利于防治心肌梗塞。普及有關心肌梗塞知識、早診斷,發病后吸氧、止痛,應用擴血管藥物,急送心臟監護病房搶救,是減少死亡率的關鍵措施。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789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