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理學 » 正文

    消化性潰瘍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10-13

      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因其形成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稱為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瘍多見,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壯年發病多見。潰瘍的形成是對胃及十二指腸的保護性因素和損害性因素的關系失調所致。正常狀態下雖然存在著對粘膜的潛在損害因素(如食物的化學和機械性作用,胃液中鹽酸和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等),但同時存在著一系列保護機制(如胃粘液、胃粘膜屏障,堿性十二指腸液的中和作用,及胃酸、胃腸激素的調節等),從而使機體既能順利完成消化功能,又能保護粘膜不受損傷。各種損害這種協調關系的因素均可能構成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原因。主要有:神經系統及內分泌功能紊亂,持續的精神過度緊張及情緒波動(在十二指腸潰瘍發生及復發中占重要地位);胃酸和胃泌素分泌過多;飲食不當及藥物的不良作用;胃蛋白酶分泌過多;十二指腸液返流造成對胃粘膜屏障的破壞;胃部炎癥對粘膜抵抗胃酸能力的削弱及吸煙對保護功能的不良作用等。潰瘍多位于與泌酸區毗鄰的胃小彎或十二指腸球部。消化性潰瘍為慢性過程,周期性發作,季節(秋末及冬天)、情緒變化、飲食不當等常為誘因。特征為節律性疼痛,胃潰瘍多在餐后0.52小時出現,下一餐前消失;十二指腸潰瘍多在餐后34小時出現,進食可緩解,疼痛多為空腹痛及夜間痛。潰瘍可伴有反酸、噯氣、上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等;當潰瘍深達粘膜肌層時,可穿透漿膜引起穿孔;癌變可能性低于5%。X線鋇餐造影、胃鏡及脫落細胞檢查等對潰瘍病的確診及早期癌變的發現均有價值。潰瘍愈合一般需要48周, 5年復發率為5090%,病死率為2.63.5‰。潰瘍病防治除服用制酸和保護胃粘膜的藥物外,重要的是注意精神衛生,樹立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節制煙酒,忌用(或慎用)對潰瘍病有不良作用的藥物。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32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