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神經生物學 » 正文

    饑餓信號 orexin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9-27
    這個下視丘所分泌的饑餓調控信號,是日本科學家于一九九八年首先在老鼠身上發現的,其名稱源自希臘文的 orexis,乃「食欲」之意。Orexin 由 33 個氨基酸所組成,分子量大約為三千六百道爾頓(3.6 KDa)。研究也發現腦部 orexin的受器,主要是表現在下視丘饑餓中樞附近的神經元,飽食中樞未見有 orexin 受器的表現,可見 orexin 在刺激饑餓中樞,及調升攝食量的生理機理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為了要證實 orexin 在調升攝食量方面的作用,日本科學家把 orexin 直接注射到老鼠腦室側部后發現,2 ~ 3 小時內老鼠的攝食量增加了數倍。另外,將老鼠禁食 48 小時后,測量腦部 orexin 的表現也發現,和正常進食的老鼠相比,下視丘 orexin 的表現量也增加了 2.4 倍。所以,在饑餓狀態下,下視丘可分泌 orexin,刺激饑餓中樞而引起食欲,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另外,如果 orexin 的基因表現異常,orexin 分泌過多,刺激食欲太強的結果,會導致過食而引發肥胖,也是一種頗為合理的假設。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665 second(s), 1187 queries, Memory 3.2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