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免疫學 » 正文

    全身性紅斑狼瘡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9-16

    目前的致病機理認為與清除免疫復合體、B細胞的耐受性及T細胞的功能發生缺陷有關。而有關的危險因子包括女性激素、病毒感染、某些化學物質的暴露等。

    全身性紅班狼瘡的臨床表征廣泛而多樣,列舉數種如下:

    1. 皮膚:出現典型的蝴蝶狀皮疹,分布在兩頰鼻梁及眉毛上,外表呈突起的紅斑,可合并癢感及疼痛,另外也會出現其它癥狀,如皮膚的盤狀病變、毛發脫落、及口腔潰瘍等。
    2. 肌肉骨骼:有高達 95% 的病人會出現關節痛或關節炎。
    3. 漿膜:人體的漿膜包括肋膜、心包膜及腹膜,常以積水來表現。
    4. 神經與精神:可以神經癥狀(含中樞神經及周邊神經如抽蓄、腦神經異常)或精神癥狀(如精神病、器官性腦癥候群及憂郁癥)來表現,或表現神經及精神混合的癥狀。
    5. 肺臟:包括肺炎、肺動脈高壓、肺出血及肺栓塞等。
    6. 心臟:包含心包膜炎、心內膜炎、心肌炎、或冠狀動脈疾病。
    7. 腸胃道:如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
    8. 腎臟:有 50 ~ 70% 的病人會有腎臟侵犯,臨床表現包括蛋白尿、血球圓柱體、顯微鏡下的血尿及膿尿、腎功能不全甚至末期腎衰竭需要透析治療。
    9. 其它:包括發燒、體重減輕、倦怠、淋巴腺病變等。


    在治療方面,對光線敏感的病人,應避免強烈陽光的曝曬。至于藥物治療方面則包括:

    1.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主要用于治療骨胳肌肉癥狀,輕度的漿膜炎,及體質癥狀如發燒等。此類藥物的副作用則包含腸胃道出血、腎功能異常等。
    2. 類固醇:包括皮疹的局部藥膏制劑、關節炎的關節腔內注射,及針對全身性癥狀所使用的口服或注射針劑。
    3. 抗瘧疾藥物:主要用于皮膚癥狀,對骨胳肌肉及體質癥狀亦有效。低劑量抗瘧疾藥物的使用,耐受性相當良好,不良反應非常少見,副作用則是對視網膜的毒性,所以應定期做眼科的檢查。
    4. Cyclophosphamide:高劑量靜脈注射療法廣泛應用在治療狼瘡病。副作用如惡心、嘔吐、掉發、骨髓毒性、卵巢衰竭、無精蟲癥、及出血性膀胱炎等。
    5. Azothioprine:一般認為療效比 Cyclophosphamide 小,毒性也較小。
    6. Mycophenolate mofetil:應用在器官移殖的免疫抑制劑,目前有研究指出對狼瘡腎炎的效果不亞于 Cyclophosphamide,且耐受度亦較佳。
    其它:如 Dehydroepiandrosterone,對輕度至中度活動性狼瘡病人有正面的效果,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可用在嚴重的血小板減少癥。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652 second(s), 1508 queries, Memory 3.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