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農業 » 正文

    澳洲堅果(macadamia nut)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15

    山龍眼科澳洲堅果屬常綠果樹,喬木。又名昆士蘭栗、夏威夷果、巴布果、澳洲胡桃(臺灣)。學名Macadamia integrifolia L.S.Smith. 原產于澳洲昆士蘭東南海岸雨林和新南威爾士北部河谷地帶。中國約于1910年引種實生苗,在臺灣、廣州、南寧等地有少量標本樹,云南、四川曾試種。

    高10-15m。葉3-4片輪生,長12-36cm,寬2.5-5.5cm,披針形、革質,光滑,邊緣有疏離刺狀鋸齒。總狀花序腋生,花米黃色,果圓球形,果皮革質,內果皮堅硬,種仁米黃色至淺棕色。

    最適生長溫度為15-30℃,高于30℃生長嚴重受阻,10℃停止生長,成齡樹能耐短期的-4~-5.6℃低溫,在年降水量為1300-3000mm、干濕季明顯的熱帶和溫暖無霜的亞熱帶地區栽培最佳。年降水量低于1140mm而無灌條件的地區不宜種植。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4.5-6.5、海拔770m以下為最宜園地。

    本屬僅2種可供食用,即光殼種和粗殼種及其雜交種。

    苗木可嫁接或扦插繁殖。采向陽、健壯、老熟枝段10-22cm,保留頂部2-4輪葉,插于恒濕沙床中,保持在24℃培育;扦插前枝條基部浸500ppm吲哚丁酸,促進發根。行距10-12米,株距4-5m,每公頃植165-255株,華南地區可稍密,并在前期間種其它作物或果樹。要重視整形修剪。理想的樹形應在主干離地面60-90cm長出,以后每隔45-60cm抽生分枝,使主枝均勻排列。修剪時,宜在無葉節之上短截,骨干枝宜選分枝夾角較大的外側葉芽。施氮、磷、鉀的比例幼樹為1:1:1,結果樹為1:2:1.5,施肥時期主要在花蕾高峰期前、夏季和秋季;年施肥量按主干基部直徑每厘米150g的10:10:15復合肥計算。各栽培國已發現有近20種病蟲害。

    嫁接苗定植后5-6年開始結果,豐產期40-50年。可用人工采摘或撿落果,大果園則用機械搖落收集。果實需在收后1-3天內去殼,置通風處風干或烘干,或迅速連殼干燥,商品種仁含水量要求在3.5%以下。炒炸后的種仁若保持含水量在1.4%,在室溫下色澤風味可保持18個月不變。

    種仁含油量60-80%,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各9%,并含豐富的鈣磷、鐵及維生素B1、B2等。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7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