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農業 » 正文

    芍藥(Chinese herbaceous peony)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15

    毛莨科芍藥屬中的栽培種,學名Paeonia lactiflor Pall,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白芍藥、白芍、金芍藥。以根入藥,種子含油量25%左右,可供制皂和涂料用,花供觀賞。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主產中國安徽、四川、浙江、山東、河南和貴州等省。

    芍藥株高60-80cm,根肥大,多分枝,圓柱形或略呈紡錘形,外皮棕紅色。葉互生,小葉片橢圓形至披針形,葉緣密生骨質小乳突。葉基常帶紅色。花甚大,頂生兼腋生。雄蕊多數。聚合蓇葖果,種子3-5枚,卵圓狀錐形,棕紅色或暗紫紅色,有光澤。花期4月至5月,果期6月至8月。

    為喜光植物。喜溫和氣候,能抗高溫,亦能耐寒。喜稍濕潤的環境。深根植物,喜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堿性的砂壤土或壤土。忌連作。多與紅花、菊花和豆科作物等輪作。

    采用種子和分根繁殖。生產上多采用分根繁殖。栽植時間8月至9月,以早為佳。行距45-60cm,株距30-40cm。單瓣芍藥結實多,7-8月間選強壯母株上所結的成熟種子,隨采隨播,或將種子與濕砂層積貯藏至9月中下旬播種,勿使種子干燥,以免失去發芽力。整好苗床,按行距30cm播種,每公頃播種量45-60kg。幼苗培育2-3年后于秋季移栽。每年中耕除草3-4次,中耕宜淺,結合追肥。

    病蟲害有灰霉病Botrytis paeoniae、銹病、葉斑病Cercospora paeoniae、軟腐病Rhizopus stolonifer;小地老虎、蠐螬等。每公頃產鮮根10.5-12t,折干率為2∶1。

    味苦、酸、性微寒。功能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主治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74 second(s), 20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