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農業 » 正文

    天牛(longicornia)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15

    茶樹樹干或根部鉆蛀性害蟲,主要有黑跗眼天牛(Chrenoma atritarsis Picard)和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屬鞘翅目天牛科。

    1.黑跗眼天牛 又名茶紅頸天牛。

    分布與為害: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四川、貴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臺灣等省區。為害茶、油茶。主要以幼蟲蛀害枝干,引起腫脹,皮層環裂,茶樹生長受阻,甚至枯死。

    形態:成蟲體長9-12mm,頭部及蟲體腹面橙黃,前胸背板中央有疣突,鞘翅藍色帶紫色光澤,散生粗刻點,各足脛節端部及跗節均黑色。卵圓柱形,長約2mm,乳黃色,幼蟲成長時,體長18-22mm,扁圓筒形,肉黃色,前胸膨大,后胸至腹部第7節背面均有長方形的肉瘤隆起。

    生活習性;湖南、福建一年發生一代,貴州、江西兩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在被害枝干內越冬,3月下旬至5月中旬化蛹,4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現成蟲產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蟲孵化。成蟲多喜停在茶叢上部葉背,咬食葉背主脈。幼蟲老熟后在結節上方咬一圓形羽化孔,然后在蟲道內化蛹。

    防治:成蟲盛發期,捕殺成蟲。卵期及初孵幼蟲期,檢查割削產卵狀皮層。必要時可用脫脂棉沾敵敵畏等塞入蟲孔,毒殺幼蟲。

    2.茶天牛 又名楝樹天牛。

    中國主要產茶區均有分布。為害茶、油茶、楝樹、松、烏桕等。幼蟲蛀食根部和近地面枝干,致茶枝易折或整株枯死。

    形態:成蟲體長23-30mm,體翅灰褐色,密被金黃褐色細絨毛,有光澤,頭頂中有縱脊一條,前胸背面多縱行皺折。雌蟲觸角與體等長,雄蟲則超過體長1倍。卵長橢圓形,長約4mm,寬約2mm,乳白色。幼蟲成長時體長37-52mm,前胸硬皮板有4個黃褐色斑塊。蛹長25-38mm,初期乳白色,后轉為淡褐色。

    生活習性:一般兩年或兩年以上發生1代。以成蟲或幼蟲在被害枝干或根內越冬。越冬成蟲5月中旬產卵,卵期10天左右。以幼蟲越冬的第2年7月化蛹,10月羽化。成蟲并繼續留在蛹室內越冬,直至第3年4月開始外出活動,卵期約10天左右,幼蟲期14-15個月,蛹期24-30天,成蟲期約15天。成蟲日間躲在茶叢蔭蔽處,夜間和清晨活動,趨光性強。

    防治:中喬木型茶樹在成蟲出現前用生石灰5kg,硫磺粉0.5kg、牛膠250g和水20kg調成涂白劑,涂在主干根頸部及離地面50cm范圍內的枝干上,防止成蟲產卵。5-7月成蟲出現期白天人工撲殺,晚間8-9時燈光誘殺。從排泄孔注入敵敵畏等藥劑,然后用濕泥封閉孔口毒殺幼蟲。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7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