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收藏本頁|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農業 » 正文

    肉桂(cassia)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15

    樟科肉桂屬的一個種,學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別名玉桂、牡桂、桂樹。亞熱帶常綠喬木。樹皮、桂油是常用中藥。樹皮含揮發油1~2%,油的主要成分為桂皮醛,占75~90%,還有少量乙酸桂皮酯。有散寒、止痛、活血、健胃等功效。桂油的主要成分是肉桂醛和西香腦,主治昏迷、風濕、胎毒、頭痛。也可作調味品和化妝品中的香料。主產中國廣西、廣東、云南、福建等地,以廣東、廣西種植較多。廣西栽培面積約2.3萬公頃,年產桂皮4000-6500t,桂油2-6.5t;廣東年產桂皮6000-7000t。世界桂皮總產量約3萬噸,其中中國約產1.2萬噸。

    植株高10-15m。樹皮棕色至褐色。單葉互生或近對生,革質,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花小,白色。漿果卵圓形,內含種子一枚。花期5-6月,果熟期2-3月。喜溫暖濕潤環境,宜在年平均溫度21℃以上,一月份平均溫度不低于13℃,絕對最低溫不低于2.5℃,年雨量1200~2500mm,相地濕度80%左右的地區種植。幼樹喜蔭,成年樹喜光。土壤以礫巖、砂巖風化的砂質酸性紅壤為宜。以種子繁殖為主,也可用壓條繁殖。3月至4月間選16齡以上健壯桂樹采種,隨采隨播。播后15-30天發芽,及時淋水、除草、施肥、蔭蔽。二年生出圃定植。采皮葉的林地植距1×1.5m。采果的植距3×4m。植后2-3年內,可間種木薯、玉米作臨時蔭蔽。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

    主要病害有褐斑病chochliobolus nodulosus,為害葉片,可噴1%波爾多液防治;根腐病發生在排水不良的苗圃,可排除積水,燒毀病株,用5%福爾馬林消毒。主要害蟲有鉆心蟲、卷葉蛾、天牛等,用樂果或敵敵畏噴殺。種后3-4年采葉,5-6年采皮制成桂通,15-20年剝取莖基皮制成桂板。每年春秋各采一次,秋皮品質最佳。一般單株產鮮皮0.5mg,鮮干比2:1。第四年每株采葉0.5kg,鮮干比2:1-1.7。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34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