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化學 » 正文

    離子鍵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8-18

    早在1916年已提出離子鍵理論。該理論認為原子生成化合物的過程是電子從一個原子轉移到另一個原子,分別變成具有稀有氣體單原子穩(wěn)定電子結構的正、負離子,異號離子通過靜電引力形成了分子。原子間的這種鍵合作用稱為離子鍵。顯然離子鍵中正負離子分別是鍵的正負兩極,離子鍵是極性鍵。所形成的化合物是離子型化合物。典型的化合物有NaClCsCl等。通常認為電負性相差△X1.7的金屬與非金屬元素間易形成離子鍵。由靜電引力

    可知,離子電荷q q-越高,鄰近的正負離子核間距越小,引力越大,形成的離子鍵強度將越大。離子型化合物可以認為是球型帶電體的正負離子有規(guī)則地相間地緊密堆積而成的晶體。因此每個離子不僅受其相鄰異號離子強烈吸引,還受更多層次的遠程的靜電作用。因為每個離子都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方向吸引異號離子,因此離子鍵無方向性和飽和性。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725 second(s), 1427 queries, Memory 3.7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