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化學 » 正文

    相對原子質量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18
      一種元素的平均原子質量對核素12 C原子質量1/12的比。 相對原子質量舊稱原子量。相對原子質量是無量綱的,常用符號Ar表示。ArCl=35.4527,表示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4527定義中的“平均原子質量”是對多核素元素而言的。平均原子質量是該元素的各種核素原子質量和豐度的乘積的和。例如,

    1H  1.007825u  99.985

    2H  2.0140u    0.015

    氫的平均原子質量=1.007825u×99.985

    2.0140u×0.015

    =1.00794u

    相對原子質量是相對數值,比較的基準在歷史上幾經變更。1803年道爾頓以H的原子量1作為基準,發表第一張原子量表。1826年柏齊利烏斯建議以O的原子量的1/100為基準。后來以O的原子量的1/16為基準,這在化學史上沿用了較長時間。1929年發現氧有三種同位素(16O17O18O),看來以0原子量的1/16為基準就不妥當了。這時,物理學界改用1601/16為基準。1959年馬陶赫建議以12 C1/12為基準的新標準。1960年國際純粹物理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1961年國際純粹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相繼同意這一新標準,一直應用至今。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92 second(s), 563 queries, Memory 1.9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