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細胞生物學 » 正文

    核內不均一RNA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9-16

      編碼蛋白質的結構基因是在核漿中被轉錄的。但是核漿中的RNA卻并不像mRNA。核漿RNA要大得多,很不穩定,并且其順序的復雜性也要大得多。由于它的大小很不一致,故稱核內不均一RNA(hnRNA)。已經證明mRNA確實是從hnRNA生成的。細胞漿內的mRNA平均只有1800-2000個堿基。而哺乳動物的hnRNA平均有8000-10000個堿基,其范圍很廣泛,從2000-14000堿基均有,所以一般要比mRNA大4-5倍。如果以5倍計算,由于正常哺乳動物細胞中測得mRNA僅占hnRNA量的5%,則相當于有25%的hnRNA可轉變為mRNA。這意味著有3/4的hnRNA即在核內降解。hnRNA被切除內含子后即成為mRNA,并進入細胞漿內。但在切除內含子之前,hnRNA可先加帽和加poly(A)尾鏈。有一種稱為poly(A)聚合酶的酶可以用ATP為底物,以加上poly(A)尾鏈,這是hnRNA轉變為成熟的mRNA所必須的。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僅約30%的hnRNA被多聚腺苷酸化,而mRNA中卻約70%是有poly(A)尾鏈的。可能多聚腺苷酸化是hnRNA分子要被加工的信號。hnRNA的尾端要被切去一段,然后才加上poly(A)。因為RNA聚合酶在轉錄時即已通過了相當于加上poly(A)的位點,故hnRNA尾端的多余部分要由內切核酸酶切去,才能加上poly(A)。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814 second(s), 901 queries, Memory 3.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