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藥學 » 正文

    產后出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6

      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陰道流血量達500ml以上者稱為產后出血。是引起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產科常見而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多發生在產后2小時內。產后出血絕大多數可以避免,故應予特別重視。

    臨床表現
      1.胎兒娩出后陰道流血,可發生于胎盤娩出之前或胎盤娩出之后、或兩期兼有。 2.出血流出體外,其量多少可以觀察。有時血液積滯于子宮腔內或陰道內,致子宮底升高,子宮體積增大,當按壓子宮底時才有大量血塊涌出,稱為隱性出血。 3.大量出血產婦可迅速出現休克,自覺頭暈、出冷汗、打哈欠惡心、嘔吐、呼吸短促、煩躁不安。檢查時可見病人面色蒼白,表情淡漠、血壓下降、脈搏細微等。

    診斷依據
      1.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出血量達500ml以上。 2.子宮收縮不良。 3.胎盤滯留或殘留。 4.軟產道裂傷,包括闊韌帶內血腫和陰道壁血腫。 5.凝血機制障礙。

    治療原則
      1.輸液、輸血、吸氧抗休克。 2.及時找到出血原因,積極去除之以達止血。如子宮收縮不良,用手按摩宮底,用宮縮劑等促進收縮;胎盤娩出之前,手探查滯留原因,粘連、嵌頓及殘留者即予取出或行刮宮術;植入者行次全子宮切除術。軟產道裂傷者即縫合止血,血腫者先取出血塊后縫合之。凝血機制障礙者,輸大量新鮮血,補充血小板等。止血芳酸、纖維蛋白原輸入,但由DIC引起的出血,慎用上述止血藥。 3.重癥者需行髂內動脈結扎術,子宮切除。 4.防止腎功能衰竭。 5.抗生素投入預防感染。 6.對癥支援治療。

    用藥原則
      1.對出血及休克早期及時輸液、輸血的同時,應用宮縮劑,尋找到出血原因,積極處理止血。再于抗生素及支援治療、抗貧血,如青酶素、人血白蛋白、血漿。 2.對重型者:輸血、輸液、吸O2抗休克,立即行子宮切除之前結扎子宮動脈、髂內動脈、補充電解質、護腎、護肝治療,投入更大量抗生素,對癥治療。

    輔助檢查
      1.對出血、休克早期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出血多、休克時間長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或“C”。

    療效評價
      1.治愈:異常出血停止,貧血糾正,感染得控制,無并發癥,能自理。 2.好轉:異常出血減少,仍貧血或存在某種并發癥。 3.未愈:仍有較多出血,并發感染或有其他并發癥。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76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