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藥學 » 正文

    胎盤異常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6

    診斷依據
      1.巨大胎盤:正常胎盤重500~600g,約占新生兒體重的1/6。巨大胎盤系指胎盤重量超過800g,與胎兒體重比例發生變化,其面積增大,絨毛肥大、水腫,間質組織增殖等。常見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過熟兒、羊水過多癥、多胎、巨大胎兒、胎兒溶血癥、母體糖尿病、梅毒等。
      2.膜狀胎盤:因胎盤絨毛小葉發育不良,滑澤絨毛未退化萎縮,致使胎盤菲薄,面積較大,形如膜狀。此類胎盤其面積伸延較大,常有胎盤低置,有的與宮壁粘連,可致產后出血。
      3.另時胎盤和副時胎盤:此類常引起副葉或部分小葉殘留,致產后出血。
      4.輪廓胎盤:可能因妊娠早期胚胎滋養層營養障礙所致。滋養葉發育不良,絨毛膜面積甚小,此后胎盤發育向四周發展,其結果胎盤邊緣埋在蛻膜組織中,被羊膜和梗死的絨毛膜所覆蓋。此類胎盤對胎兒、分娩無影響。
      5.胎盤炎性變化:多見于早期破膜24小時以上者,其胎兒感染癥較正常新生兒高5倍。
      6.胎盤梗塞(亦稱梗死):胎盤表面多處梗死區,即白色的結節,質硬;也有紅色梗死,但少見。此類胎盤多有程度不同的慢性胎盤功能不全,胎兒發育遲緩等。
      7.胎盤血管瘤(亦稱絨毛血管瘤)和胚胎囊腫:此類少見,一般對胎兒無影響。

    治療原則
      1.產后常規檢查胎盤。遇有異常形態須送病理學檢查,明確其性質。
      2.對于因胎盤殘留致產后出血的處理詳見“產后出血”。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51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